7月5日,被称为“亚洲最贵”的上海乐高乐园开业锣鼓,终究没能盖过消费者的怨声。
这个承载着无数家庭期待的乐园,本该用积木搭起欢乐的城堡,却在开门迎客前,先被预售年卡用户的吐槽裹成了一团乱麻。
预售年卡不给退?
时间拉回 5月 7日 10点,上海乐高乐园开园限量纪念年卡(含试运营门票)正式开售,1399元起的定价搭配“超高性价比,入园 2.5次即可回本”的宣传,戳中了不少家长的遛娃需求。要知道,乐园当前的标准票为 549 元,老人票与儿童票也需 439 元。

但说好的 “超 300天可预约入园”,在现实里却成了块拼不拢的零件。
乐园目前只开放 7月和 8月预约,周末名额更是手慢无的“秒光” 状态。
有消费者晒出与客服的沟通记录,对方轻飘飘一句 “错峰出行”,理由竟是 “暑假高峰期需保障年卡用户体验”。

这话听着像极了商家把 “规划失误” 包装成 “用户关怀”,反倒让冲着“假期遛娃自由” 下单的家长更窝火: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非周末哪来的时间?
如果说预约纠纷只是 “软伤”,那试营业期间的设备状况,就堪称“硬核劝退”了。
6月20日试营业第一天,4D影院直接上演“人工降雨”—— 头顶的喷水装置突然失控,个别座位跟被消防栓直射似的,好好的电影成了狼狈逃窜现场。

8天后,“乐高大飞车” 更绝,直接把十多号人挂在半空 40多分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至于皇家竞技场 “骑小马”设备故障、乐高幻影忍者之旅中途卡住?在这些“高空悬停”“人工降雨”的操作面前,都算小打小闹了。
“这让我怎么敢带孩子去玩?”有家长就表示。
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上,吐槽年卡的声浪越滚越大。
暑假的周末都这么难约,开学后娃们只能周末去,那岂不是更约不上,年卡还有限量版,感觉形同虚设。

有人直言买后悔了。

甚至有消费者开始要求退款,但却被园方以“购买已超过7天”为理由拒绝。

但对于这个理由,有家长表示无法接受。“如果知道试运营期间会暴露这么多安全问题,我也不会购买年卡。更何况,试运营期间一次没用过,凭什么不给退款?”
在家长们看来,预售商品本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园方以“超7天”为由拒绝退款,涉嫌设置“霸王条款”。
上海申宜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权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属于“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
“消费者基于对方开业后运营中出现问题,要求退卡,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行使不安抗辩权要求解除合同。作为服务业经营者和运营方,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合理回应消费者的退款退卡需求。”他进一步指出。
上海乐高乐园为何“水土不服”?
上海乐高乐园开业前备受期待——毕竟乐高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玩具品牌之一,而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型乐高主题乐园。然而,最近一系列事件后,不少游客失望了。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只是“体验不佳”,但深挖下去,乐高乐园的困境其实更复杂——它的核心客群定位让它难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而运营能力的不足又放大了这些短板。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主题乐园市场,光靠IP情怀已经不够了。
乐高乐园的客群定位是“2至12岁儿童及其家庭”,项目围绕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打造,然而这种精准定位却带来受众面狭窄的问题。“大人玩的项目不多,500多的门票,性价比为零。”一位上海本地游客直言。
社交平台上,不少成年游客吐槽项目“适合学龄前儿童”“缺乏刺激感”,甚至直言“性价比不及迪士尼”。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运营能力。在6月25日,乐园虽然宣布增加暑期预约名额,但系统再度“掉链子”——部分消费者遭遇“连续预约两次,暂时无法操作”的提示。
上海乐高乐园同样不是一座“平价”的主题乐园。根据园区此前公布的票价,园区采用六级票价体系:儿童一日票255元起,最高479元,成人一日票319元起,最高为599元。目前进入旺季,成人票价普遍在549元,价格上是低于上海迪士尼基础票价(719元)和环球影城常规票价(约643元)。

不过,相比迪士尼、环球影城,乐高乐园的地理位置不太“方便”,距离市中心约70公里,从城区自驾往往需要1.5-2小时,或者需要坐高铁,门票叠加交通成本,价格并未便宜。而且 周边配套设施的缺乏,让游玩体验大打折扣,有不少游客反馈,“附近除了乐园,没有其他可逛的地方。”
当然,对于主题酒店的入住,乐高乐园更是有些“强势”,酒店在入住规定中显示:“酒店公共区域和客房内均摆设有乐高积木模型,如有损坏积木模型的行为,需要按照赔偿人民币2500元-15000元。”这一规定出台后也引发不少热议,有游客质疑赔偿金额的合理性。
有网友评论表示,有点危险啊,乐高本来就是带孩子去的,现在这赔偿力度我感觉就是冲赔偿去的。还有网友直呼被劝退了。

不仅如此,乐高乐园的酒店入住时间是下午4时后,次日上午11时前退房,提前入住或延迟退房均需付费699元。
较高的房价和严苛的住房规定,都让上海乐高的周边体验显得颇为昂贵,也让那些对乐高品牌没那么忠诚的中产家庭,望而却步。
乐高乐园的困境,反映了一个现实:今天的消费者对主题乐园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好玩”,还要“值回票价”,甚至希望乐园能提供社交、打卡、沉浸式体验等多重价值。
乐高乐园的优势在于IP和亲子定位,但这也让它陷入两难——如果项目太简单,成年人觉得无聊;如果增加刺激项目,又可能偏离“低龄友好”的初衷。再加上运营和配套的短板,乐园的口碑正在被一点点消耗。
未来,乐高乐园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光靠“乐高”这块金字招牌恐怕不够。它需要更精准地平衡亲子与全龄段需求,提升服务体验,并让游客真正觉得——这趟旅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