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过去25年来,欧洲的贸易伙伴变得愈来愈不民主,和欧洲各国政府承诺聚焦政治、人权与社会权益的理念相违背。
欧洲央行(ECB)8日在官网发表的博客文章指出,上述趋势的部分原因,来自欧洲和中国大陆贸易往来增加,中国的民主排名低落,占欧盟进口比率却达约20%。
但原因不仅于此,其中,一些欧盟较早的成员国,包含已脱欧的英国,渐渐将进口商品来源转向较不民主的国家;在此同时,其原有贸易伙伴的民主治理品质也日益恶化。
文章作者马奇妮和波柏芙表示,「欧盟贸易政策主张确保经济发展应和民主、社会价值相辅相成」,「尽管如此,欧盟确实不断与由专制和独裁者治理的国家,增加贸易往来」。
研究显示,东欧、拉美和东亚地区国家在1985-1990年代间的民主化,替欧盟的承诺加分,但此后分数不断下滑,直到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国际对俄贸易制裁后,才又回弹。
马奇妮和波柏芙强调,「和独裁者做生意」会让那些威胁全球地缘政治稳定性的政权获利,此外,能让经济「绿化」的大宗商品,也多来自非民主国家,「这个风险在于,为了解决一项外部性问题,例如减碳,我们无意间让另一个恶化,也就是其他国家的人权侵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