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9日表示,「十四五」(指第14个五年规画,为2021至2025年)前四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冲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此外,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五年都增长了一岁。
郑栅洁9日在中国国新办举行的高品质完成「十四五」规画(2021-2025年的国家规画,也是中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14个五年规画)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兆人民币,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并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国家的总量,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郑栅洁提到,中国「刀刃向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创建,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粮食方面,郑栅洁指出,「十四五」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中国一亩约为666.67平方公尺),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粮食产量排名前二位的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的总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方面,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即使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这些用能最高峰时段,群众用能需求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大国担当方面,中国坚定履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取得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国家,在产业、交通、就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的重大进展和成效。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以来,中国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第一艘中国国产电磁弹射航舰「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营运,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集齐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还有第一座中国太空站「天宫」全面建成营运,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郑栅洁指出,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事实证明,「脱钩断链」、打压遏制只会增强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只会加速科技创新的进度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