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 护理师给4建议 进食后少做这些事

    胃食道逆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胃闷、胸口灼热、口苦、吞咽困难等。示意图。(本报数据照片)

    胃食道逆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胃闷、胸口灼热、口苦、吞咽困难等。台湾马偕纪念医院内科门诊护理师曾怡钧表示,胃食道逆流近年盛行率已达25%,且持续上升;部分患者就算通过胃镜检查,仍难以发现明显异常。

    胃食道逆流主要是因胃中的胃酸或气体回流至食道,让患者不适后。临床上通常会先以氢离子帮浦抑制剂(PPI)作为试验性治疗,并藉观察患者对其反应来确定诊断。曾怡钧表示,如果症状反应不佳,会采取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程度,并检查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目前临床使用「洛杉矶分类(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依黏膜损伤程度分为A至D级:A级是指黏膜受损长度≦5毫米、B级代表损伤长度>5公厘;C级是指受损横跨两条皱折,但涵盖<食道圆周75%;D级受损横跨两条皱折,且涵盖≥食道圆周75%。

    曾怡钧说,医学共识中,若出现C或D级的严重逆流性食道炎、合并巴瑞特氏食道变化,或食道狭窄等并发症,即可视为明确的胃食道逆流证据。

    然而,部分患者即便胃镜未见明显异常,仍反复出现相关症状.则可能需要做携带式胃食道逆流检查仪。一种做法是健保有给付「有线酸碱值与阻抗测定检查」,把细导管放在食道与胃交接约5公分处,检测时间24小时,导管可侦测食道下段的酸碱值变化与食道内的电阻变化,因此可以确认是否有非酸性的逆流或是气体逆流。

    另一种检测为「无线食道酸碱检测胶囊」,把微型胶囊置在食道与胃交界约6公分处,持续监测48至96小时,胶囊会将食道下端的酸碱值变化传输到外部仪器上,目前尚未纳入健保。

    胃食道逆流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并且减重与调整饮食习惯能有效改善症状;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

    曾怡钧给出4点建议
:

    1.进食后2至3小时内避免运动、平躺、右侧卧躺或趴睡。

    2.睡前2至3小时避免进食,尤其奶类制品。

    3.细嚼慢咽,减少暴饮暴食
。

    4.避免咖啡、牛奶、茶、柑橘果汁、番茄汁、巧克力、薄荷、辛辣或烫口食物,以及高热量与高油脂。

    然而,曾怡钧提醒,胸口灼热、口苦等症状,却非胃食道逆流引起,在接受PPI治疗可能短暂缓解不适,反而忽略真正问题。她提醒,如果出现喉咙异物感、吞咽困难等情况,不妨从日常生活中找找原因,并与专科医师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