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失智不等于失望 北医附医完成院内首位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治疗

    北医大附医引进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疗法,本周完成院内首位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药物治疗,图为医疗团队合影。(北医附医提供)

    台湾65岁以上失智症人口数已超过35万人,其中7成是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日前国内输入二款失智症新药,均为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北医大附医本周完成首位病人治疗,为台北市大型医院首例。北医附医院长施俊明表示,病人已顺利完成施打并进入追踪阶段,盼能为更多失智症病人带来福音。

    北医附医神经内科主任李薰华指出,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药物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最新核可的失智症治疗药物,专为早期病人设计,可借由清除脑中累积的类淀粉蛋白斑块,延缓神经退化进程,提升病人生活品质与自理能力。

    李薰华解释,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失智症病人,需经过一系列完整的神经影像、基因检测与正子摄影检查,才能判断是否适合施打。近期诊间有多位病人询问相关疗程,部分病人因疾病已进展至中重度、或未检出明显类淀粉蛋白累积,无法符合施打标准;也有病人因基因检测显示有APOE4类型,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建议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首位病人主治医师、北医大附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胡朝荣表示,失智不等于失望,新世代的治疗方法,让医疗团队得以在疾病初期介入,病人与家属也能有更多选择与希望。

    李薰华表示,随阿兹海默症单株抗体药物治疗引进,院内搭配一站式治疗流程的建置,由神经内科、影像医学部、核子医学科与药剂部协同合作,从初步评估、基因检测、核磁共振检查、类淀粉蛋白正子摄影到药物施打与后续追踪,皆可在院内完成,病患无需多次往返神经内科及其他科门诊,盼能借此提升就医便利性,掌握黄金治疗时机。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