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有什么穷人习惯」引热议 网友分享各种省到极致花招

    网友询问大家自己的穷人习惯是什么,引发许多网友热烈回应分享。购物示意图,非新闻当事者。(取材自pexels.com@Miguel Cuenca)

    薪资停滞但生活成本却不断上涨,经济压力让许多美国人喘不过气,不少人都有能帮自己省钱的「穷人习惯」。有网友在网络发问,询问大家会用的穷人习惯是什么,引发网友热烈分享,从捡地上的钱到把牙膏用得一滴不剩,答案五花八门,很多人甚至说无论自己收入或存款多少,这些习惯都会一直存在。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报导,根据非营利组织「遇见贫穷」(Confronting Poverty)的报告,大多数人一生中某些时刻都曾遭遇贫困,或是属于「近贫」,因此那些穷人习惯在理财方面来说合情合理,即便是经济无虞的人,穷人习惯也不会消失。

    有网友在Reddit发文,询问大家「无论自己多有钱都不会停止的穷人习惯是什么?」贴文引发网友热议,获得1万7千个赞,更有超过1万2千则留言,让该贴文夺下所处分类年度最多留言的贴文冠军。

    个人金融公司NerdWallet的个人财务专家帕尔默(Kimberly Palmer)说,网友说的穷人习惯对她来说,都是很好的、大家应该随时运行的节俭习惯。以下是部分多数人有的穷人习惯。

    1. 离开时随手关灯

    在节俭的家庭中,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是长久以来的传统;在华盛顿特区长大的帕尔默说,她的父亲是个节俭的环保人士,他们家绝不能离开房间时没有随手关灯。

    不过现在关灯可能也省不了多少钱,产品推荐网站Wirecutter 的记者计算了号称超省电的LED灯泡,发现连开20小时不关,所需电费大约为3分钱。

    2. 捡地上的硬币

    大多数人愿意弯腰拾捡地上的25美分硬币,但若是1美分硬币呢?几年前YouGov做过一项民调,发现略高于五成的美国人愿意捡地上的1美分硬币,但很多年轻族群不愿这么做,这个穷人习惯正逐渐消失。一名网友留言表示,当他弯腰拾起地上的硬币时,周遭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这实在太不可思议,「是怎样?那可是钱啊」。

    3. 在餐厅用餐时只点水

    在餐厅吃饭时若不想花太多钱,这一招很合理,因为饮料的价格似乎越来越贵。The Takeout报导,餐厅饮料的加价幅度,也就是售价高于实际成本的比例为1125%,顾客付的钱大多是付给服务,而非饮料本身。

    4. 每次购买非必需品时都会天人交战

    买民生必需品如鲜奶、面包、卫生纸时很少人会犹豫再三,但若是非必需品,很多省钱一族心中可能就有许多内心戏了。一名网友说,只要是超过50元的东西,她需要花好几周的时间说服自己购买。

    5. 把牙膏用得一滴不剩

    这个习惯不仅限于牙膏,适用于各种物品,原则就是「用到一滴不剩」,有人是在用完的洗碗精罐子里加水,或是利用离心力甩出瓶子里最后一滴番茄酱;帕默尔说,她每次都会往用完的洗发精和护发乳罐子中加水,这样可以多用一周。

    6. 先逛出清品货架

    很多老练的顾客都知道,店内最优惠的价格不是那些放在标有「优惠」货架上的商品,而是放在清仓货架上的那些杂乱无章的商品,只要仔细搜索,就能找到超值好货。

    省钱和家务技巧个人博客Snail Pace Transformations分享找出清品的诀窍,指出精明的顾客应走遍整间店,寻找「低于25折」或「半价商品」的牌子,而清仓商品货架通常位于试衣间附近。

    7. 拿饭店的肥皂和速食店的餐巾纸

    部落客巴特菲尔德(Mavis Butterfield)说,饭店备品中的小块肥皂可以用约10天,显然她有亲身试验才能得到这个数字,因此她认为假设饭店对每间客房每天提供两块肥皂,入住四天的话她之后八至十周的时间都有免费肥皂可用。

    同样道理也适用速食店的餐巾纸,有些店提供的数量足以吸干一整杯价格昂贵的汽水。

    8. 保留多余的家具零件

    购买需要自己组装的家具时,里面一定会有多的备用零件,精打细算的人会留下来。

    9. 重复利用各种容器

    这个穷人习惯引发网友热烈分享,有人说她会把用完的玻璃罐当作喝水水杯,也有人用草莓盒子盛装各种农产品,还有人会把塑料袋洗干净后再用。

    10. 在二手店和庭院拍卖购物

    「节约」似乎是个风潮,节约不仅能省钱,还能提倡永续。一份近期的调查显示,二手商店的顾客去年平均省下2071元。

    11. 比较每单位的价格

    很多商店会标示出商品每单位的价格,例如一公升的价钱或一盎司的价格,以每单位来比价是很好的省钱方法。一名网友说,她还记得当她第一次在超市发现每单位价格的标示时非常吃惊。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