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报导,川普总统14日提出新的军援乌克兰计划,并对俄罗斯下最后通牒,若50天内未停火,将对俄能源买家祭出100%次级关税。此举标志川普对俄立场明显转变,也反映欧洲改变其态度奏效。但军援细节仍待厘清,制裁措施恐冲击美中及美国盟友对俄贸易,引发外界质疑可行性。另外有专家指出,川普选择的50天期限,正好落在俄军夏季攻势结束之际,或许可为谈判创造窗口。
川普14日在白宫会晤北约秘书长吕特时表示,美国将迅速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飞弹系统及其他武器。川普指出,这些武器将由美国出售给欧洲国家,再由这些国家直接交付乌克兰,或用以补充他们捐助乌国的库存。
不过,美国国防部官员事后表示,许多细节仍在协商中;其中川普称,有「几个国家」愿意交出现有的爱国者系统给乌克兰,并从美国采购替代品,但未明指是哪些国家。
此外,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每年高达近2500亿美元,其中包括大量石油进口。若美方真的落实这项制裁,将使川普与北京正面对决。分析人士认为,川普不太可能因乌克兰问题冒险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抗,毕竟他长期强调乌克兰的命运对美国并非内核利益。
纽时报导提到,除了中国,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俄罗斯原油买家;日本与欧盟等美国盟邦也仍与俄罗斯有大量商业往来。同时,川普清楚,一旦俄罗斯能源出口大幅下滑,全球油价势必飙升,将冲击美国消费者、震荡市场并加剧通膨。
再者,川普素来以不落实自己设下的期限闻名,这更令外界质疑美国是否真的会在50天期满后采取行动。
华府智库国防重点资深研究员卡瓦纳(Jennifer Kavanagh)认为,普亭拒绝和谈,是因为正确判断俄军仍占上风,而且西方难以对其施压。卡瓦纳指出,美国无限期援乌的政策难以为继,欧美武器库存与产能皆有限,短期内难以大量支持乌克兰。
虽然卡瓦纳不认为川普的最后通牒会改变普亭的盘算,但她也指出,50天期限正好进入秋季,也是俄罗斯夏季攻势告一段落的时机。她表示,俄军夏季攻势结束后,「我认为会有可以谈判的窗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