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55岁男颈肩痛保守治疗均无效 微创人工椎间盘置换为他解除疼痛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学中心副院长林志隆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1名55岁男性有颈椎压迫症状,虽接受各种保守治疗,但成效时好时坏,今年初开始手麻、颈痛,且麻木感从手指延伸到前臂,甚至让他彻夜难眠,精神状况大不如前。所幸经医师为他进行微创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才获大幅改善。

    患者说,他8年前就饱受颈部酸痛之苦,看到身旁友人术后状况有好有坏,让他宁尝试物理治疗、注射以及针灸等各种保守治疗,只是效果不如预期,直到近来症状加剧,才决定就医咨询。

    台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学中心副院长林志隆说,经磁振造影(MRI)检查,确认患者的颈椎C56及C67节颈椎间盘严重突出,已经压迫到脊髓与神经根,是典型的「低位颈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病症在40岁以上族群中相当常见,尤其长时间使用电脑、低头看手机者,更是高风险族群。

    他说,颈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因椎间盘退化或外力伤害所致,正常的椎间盘可作为脊椎骨之间的缓冲结构,一旦退化、破裂,内部的髓核就可能外移并压迫神经,进而引起麻木、酸痛甚至肢体无力,不及时处理恐会进一步发展为脊髓型颈椎病,造成永久性神经伤害。

    林志隆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手术过程中,会从颈部前侧进行微创切口,取出压迫神经的病变椎间盘,再植入具原生椎间盘弹性与旋转功能活动度的人工椎体。这种人工椎间盘由钛合金材质与医疗级高分子材料制成,设计,手术后可以保留颈椎自然的活动度,十分适合需维持工作与活动品质的患者。

    他说,手术时间大约3小时,患者术后当天即能下床活动,一周内症状明显改善,且握力显著增加,且睡眠品质也大幅好转。

    林志隆说,颈椎病变正逐渐年轻化,许多患者不到40岁便出现颈痛、手麻等症状,一旦出现持续性麻木、酸痛、动作不灵敏或走路不稳,应及早就医安排神经学检查与影像诊断,再依症状严重程度,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他也呼吁平时应维持正确姿势,例如电脑屏幕应与眼睛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定时伸展肩颈,每工作1小时也应休息5至10分钟,都能降低颈椎压迫的风险。

    经磁振造影(MRI)检查,确认患者的颈椎C56及C67节颈椎间盘严重突出,已经压迫到脊髓与神经根,是典型的「低位颈椎间盘突出症」。(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患者经建议置换人工椎间盘,症状获大幅改善。(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