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劲扬0.3%,是今年来最大增幅,触动美国公债市场下挫,30年期公债殖利率升破5%大关。尽管债市已有反应,德意志银行策略师认为,投资人至今依然低估通膨风险,可能连续第四年对联准会(Fed)利率走向看走眼。
德意志银行总经策略师艾伦表示,通膨风险仍被低估,目前各大资产市场都显得太安于现状。他说:「2021年到2023年,没人料到通膨竟会窜升,而现在已连续第四年,市场(目前为止)高估Fed会有多鸽派。」
艾伦指出,现有四大「全球层级」因素合流,可能进一步推升物价:
一、川普提高关税税率
美国总统川普已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本关税,另外还征收包括钢、铝、汽车等产业别关税,其他如进口药品、半导体等也将接踵而至。
艾伦说:「8月1日一堆关税即将生效,而市场价位根本尚未反映这个现实。」他提到,川普对进口铜和其他产业加征的关税,「可能导致价格跃涨走势持续数月」。
美国15日公布的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家电价格单月涨幅为史上最大。艾伦说:「令人担忧的是,内核物价涨势强劲,会开始通过购物篮让更多消费者有感,并且变得更普遍。」
二、报复性关税反击美国货
另一可能助长通膨的因素,是他国纷纷对美国产品施加报复性关税,且新一波物价调涨势在必行。据悉欧盟已备妥一份必要时宣布回敬关税的美国产品清单。
艾伦说:「目前讨论中的关税水准,可能逼得许多国家反击。所以,全球层级的通膨压力风险犹在,因为关税提高会造成供应链重新调整。」
在线赌盘目前押注,川普扬言对欧盟课的30%关税落实几率达28%,对加拿大课的35%税率有43%会成真。由此看来,大多数人依然相信这些关税不会真的实施,「所以一旦真的生效,显然会让市场吓一大跳,而这个惊吓可能到最后一刻方知」。
三、大型经济体扩大举债
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债台筑得更高,也可能引发通膨。
艾伦说:「通膨作为有效的减债长期策略未必真的管用,因为投资人会索取更高的风险溢酬;但在通膨意外来袭时,作为短期策略可能行得通。」对世界各国政府来说,这可能形成一种诱因。
四、无可预测的意外发生
最后一个激升通膨的因素,可能是目前尚未可知的意外事件爆发。伊朗和以色列上月爆发冲突,一度导致油价飞涨,即为一例。
艾伦说:「从市场观点来看,投资人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迄今已一连四年(至少目前为止)市场低估Fed可能有多鹰。毕竟,2025年初时,期货价格显示,Fed可望在6月会议前降利率,结果并未发生。」
投资人误判形势的情况不断发生,预期的降息循环并未启动,然后随着成长或通膨数据比预期强,而把预估降息时点一再往后挪。
艾伦说:「基于关税提高导致的通膨压力山雨欲来,这些风险仍然被低估,这意味市场可能冒着再度受到惊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