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媒:中国新自行火炮落地 领先全球十年?(组图)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昨天刚提到这次“九.三”阅兵会出现一堆新装备,美国“Defence-Blog”网站就在7月18日撰文,称已经观察到中国最新155毫米自行火炮的踪迹——据说搭载了新一代高倍径主炮,自动化水平极其出色,只需要两人就能操作。

    ▲“Defence-Blog”网站倒是很快就给出了结论

    怎么说呢,其实“Defence-Blog”网站拿出的资料也非常模糊,它的观点自然也不一定准确。但增大火炮倍径、升级自动化性能,已经是公认的大口径火炮发展方向。像著名的韩国K-9,就提出了在最新版本K9A3身上搭载58倍径主炮,并将炮组人员从5人减少到1人,甚至可以无人操作的发展目标。只不过,韩国现在连K9A2也没完成,规划宏伟的K9A3预计到2035年才能服役。此外,由美国陆军主导,计划取代M109A7的“拓展射程加农炮”(ERCA)项目,也同样计划使用58倍径主炮,但在2024年因为工程技术问题已经终止。


    ▲K9A3还有10年才能落地,居然已经落伍了

    换句话说,在52倍径主炮成为潮流30多年后,各国基于技术进步准备向更高倍径进发的道路上,中国已经领先全球,率先跨出了第一步——20年前PLZ-45身上的悲剧不会再重演。40多年前两伊战争爆发后,中国军事工业把握机遇收获颇丰,于是针对当时的主流装备美制M109A4/5,研发了PLZ-45外贸版155毫米自行火炮。这款搭载45倍径主炮的装备,一度凭借优于M109A4的性能,连连斩获沙特、科威特和阿尔及利亚订单,总出口超过200门,一时风头无两。


    ▲PLZ-45是非常可惜的

    然而,随着52倍径主炮出世,以德国PzH-2000、韩国K-9为代表的新一代自行火炮出炉,PLZ-45技术优势不复存在,地位大跌。后来国内虽然基于自用版PLZ-05,推出了顺应潮流的PLZ-52(也搭载52倍径主炮),但机遇转瞬即逝,底盘、动力系统更是成为明显短板,至今都未开张。相比之下,韩国K-9则抓住机会,将低价倾销策略和外购欧美成熟子设备相结合,拿下了超过1500门出口订单(包括波兰的672门意向订单),成为全球自行火炮市场上的宠儿。


    ▲K-9确实成绩非常不错

    虽然说K-9的主要客户都在欧洲,PLZ-52即使早问世几年也难以抢走这些订单,但只要把握住全球升级52倍径主炮的潮流,市场份额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低,更能打响国产火炮的名气,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口碑。不过,20多年前的这份遗憾,现在由国产四代火炮弥补也不算太晚——“Defence-Blog”网站的资料虽然模糊,但主炮长度和车体的比例明显高于现阶段装备,搭载58倍径到60倍径主炮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搭载58倍径主炮的美国ERCA项目

    其实美国ERCA在终止前已经造出了58倍径样炮,但在实弹试射中只发射了数百发就出现严重磨损,精度锐减。相比于现阶段52倍径主炮标称4500发,实际上能达到15000发以上的水平,差距太大,美国陆军不得不放弃。尴尬的是,韩国K9A3也打算使用ERCA项目的主炮。要是德国也不能在这领域取得突破(大概五年前,莱茵金属曾宣布要研发新一代60倍径主炮),那么中国四代自行火炮独霸新倍径,将标准155毫米炮弹射程,从40千米左右延长到75千米的技术优势,会持续很久。


    ▲美国M109系列至今依然是39倍径主炮

    至于说削减炮组人数,关键并不在于降低人力节省的成本,而是代表在自动装弹机、高精度火控和辅助观瞄系统的支持下,新火炮的打击效率取得质的突破,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更深。在无人机等新兴武器的威胁下,传统自行火炮的生存空间也被大幅压缩,没比主战坦克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在新火炮身上,率先应用高倍径主炮、超强自动化技术,以应对威胁,是国产军事工业拥抱新潮流的标志性动作,并且这种动作造就的新装备,绝不是只有这一个成品。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