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裁员2.5万自保!硅谷巨头的至暗时刻来了(组图)

    十年前没人能想象,这样一家硅谷巨头会靠裁员自保。

    裁员约2.5万人,幅度超过公司总员工数的四分之一。这一裁员计划将使英特尔的全球员工人数从目前的9.95万人削减至7.5万人,标志着这家昔日芯片巨头正面临一次深刻的战略收缩和企业重塑。

    公司管理层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证实,裁员将配合全球多地工厂计划的调整同步进行,其中包括放弃原本在德国和波兰计划中的新建厂房,放缓美国俄亥俄州芯片工厂的建设节奏,以及将哥斯达黎加的部分运营中心整合入越南与马来西亚等成本更低的亚洲制造基地。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英特尔两年内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早在2024年末,公司曾因业绩严重下滑而更换CEO,并在当年年底裁掉约15%的员工。新任CEO谭力斌在接手后提出“没有空白支票”的管理原则,意图通过严格控制成本、集中资源押注核心技术,重振英特尔的技术领导地位。

    不过,从目前市场的走向来看,英特尔的挑战远非仅靠裁员和财务调整就能应对。作为曾在1990年代主导全球PC微处理器市场的巨头,英特尔近十年来频频错失关键技术风口。它既未能在智能手机芯片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也在人工智能芯片浪潮中落于人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对手如AMD、IBM、台积电乃至以AI芯片为主的英伟达(Nvidia)近年来持续加码AI算力,纷纷推出为深度学习、推理模型和大型语言模型定制的高性能芯片,迅速占据新一代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英伟达,如今不仅在AI平台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80%,更在市值上突破了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家达到这一规模的公司,令英特尔的疲态更加明显。此次英特尔裁员消息的发布,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美国科技企业“AI时代阵痛”的关注。2025年,美国多家大型公司相继宣布裁员,涉及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而是快速蔓延至科技、零售与消费品等多个行业。沃尔玛在5月宣布裁撤1500个技术和电商岗位;宝洁公司也表示将在全球范围裁减7000个职位。

    与此同时,科技行业的“自动化淘汰”趋势更加明显。微软即将在8月进行新一轮裁员,以便将更多资源转向AI研发;而亚马逊CEO贾西则公开表示,随着生成式AI和自动化智能代理的上线,将“彻底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暗示公司正在用AI工具系统性替代部分人力岗位。

    曾经主要影响蓝领制造业工人的“技术裁员”浪潮,如今正加速向中产白领、技术岗位甚至管理层蔓延。这一转变被业内视为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前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白领人群往往被视为最不容易受到自动化冲击的一类群体。然而,随着大模型、AI协同系统的落地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质疑传统人力架构的效率,并将人工智能视为成本优化的关键工具。

    英特尔的转型阵痛或许只是这场剧变的一个注脚。在AI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谁能率先完成技术与组织的“再编码”,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主导者。而曾经的王者,若不能及时转身,也可能在时代浪潮中被抛在身后。对于英特尔来说,2.5万个岗位的“断臂求生”之举,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