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广东屈公病例已破4000 张文宏:人也是传染途径

    广东佛山爆发「屈公病」疫情。图为7月25日,佛山市顺德区正在喷药灭蚊。(新华社)

    中国广东地区近期「屈公病」病例骤升(中国称「基孔肯雅热病」),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途径,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屈公病的流行区域。

    台湾将「屈公病」列为第二类传染病。根据台湾卫福部疾管署官网消息,屈公病是一种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由蚊子叮咬而传播,最早在1952年从坦桑尼亚一位发烧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来。

    屈公病的症状与登革热非常类似,但和登革热与其他蚊子所传播的传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会有持续数周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关节会痛到无法行动,并持续数个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着语言中,就是指「痛的将身体弯起来」。

    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但港澳地区正警戒中,因为有可能往外溢。

    截至上周四(24日),澳门已出现两例屈公病输入个案。香港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日前也表示,预期香港很大机会也将出现输入个案,必须加强防范,避免一旦爆发对医疗系统造成负担。

    第一财经报导,张文宏指出,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尽管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张文宏称,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孳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他说,「此外,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对屈公病20年后再度大规模流行,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表示,外部环境、气候、病毒型等多种原因催化了今年的疫情规模远超以往。今年的气候特别适合蚊虫孳生,密度比较高。另外,此次输入的病毒是印度洋流行株,特别容易被黑斑蚊(比如埃及斑蚊、白线斑蚊等)传播。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