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疗愈经济」崛起 背包上挂着娃娃 抚慰年轻的心

    Labubu风靡全球。(路透)

    走在曼谷街头,四处可见名牌包上挂着一只Labubu;东京地铁里,穿着西装的上班族背包上拴着吉伊卡哇;伦敦咖啡馆里,抱着Jellycat坐在窗边自拍的年轻人比比皆是。过去被归类为「小孩玩具」的娃娃,如今是全球年轻人包包上必备的吊饰,背后不仅反映「疗愈经济」(Healing Economy)的崛起,不同IP也成为Z世代之间交流的「名片」,带来链接感与情绪价值。

    名人接力展示 引发抢购

    当BLACKPINK成员Lisa在社群上晒出自己的Labubu收藏与开箱盲盒影片,并将其挂在精品包上当吊饰,这只来自泡泡玛特的毛娃娃,瞬间成为时尚圈新宠。蕾哈娜、贝克汉女儿小哈泼等名人也接力展示Labubu挂饰,让原本平价的玩具成为炙手可热的潮流单品,炒价甚至飙到数倍,抢购热潮一发不可收拾。

    这现象不仅限于Labubu。来自英国的Jellycat因柔软触感与疗愈外型,相关影音在TikTok上创下上亿观看数;厌世风格的Crybaby,以其悲伤设置切中Z世代情绪痛点;日本的吉伊卡哇则从动画角色延伸为热门周边商品,被年轻人封为「社交货币」,成为打开话题的入场券。

    高压生活中 当情绪出口

    年轻世代消费不再只为实用需求埋单,商品的情绪价值,以及它所带来的情感链接和自我认同更为重要。彭博社分析,Z世代正掀起一场「情绪化消费」潮流,不再单纯追求商品的实用性或性价比,而是更看重一件商品能否成为自己情绪出口和精神寄托。

    根据2023年「全球社会关系状况」调查,约有4分之1的15至29岁年轻人表示自己「非常孤独」或「相当孤独」,因而催生出一股无法忽视的「疗愈经济」浪潮,从瑜伽、冥想、心理咨商到搜集娃娃,现代人正通过「花钱买快乐」的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全球健康研究所(GWI)预测,全球疗愈经济市场将在2025年突破7兆美元(约210兆新台币),美国为最大市场,中国居次,主力消费族群为90后上班族与00后年轻人,显示愈来愈多人愿意为心灵健康埋单。

    在这样的趋势下,品牌不仅贩售实体商品,更打造情绪价值与陪伴体验。

    当人们在面对焦虑、孤独与高压生活时,拥有一个能映照自己内心状态的角色,便成为一种无声的慰藉,Crybaby的无语悲伤、Jellycat的柔软安定、Labubu的诡异幽默,都像是替情绪找到了出口。纽约时报曾指出,这些娃娃不是为孩子设计的,而是针对那些外表坚强、内心孤独与无助的成年人。

    展现个性 也能找到同好

    除了疗愈与收藏,娃娃也成为年轻人展现个性与创建归属感的方式。纽约形象顾问黛维森(Carol Davidson)观察,Z世代将包包当成空白画布,而娃娃吊饰就如同服装配件,是自我表达的延伸。

    於伦敦执业的资深心理治疗师巴纳斯(Daren Banars)指出,「现在很多人觉得孤单,但当你找到同样热爱收藏、能理解抽到隐藏款有多兴奋的人,那种共鸣会带来真实的链接感」。

    对于Z世代而言,在物质不再稀缺的时代,他们更看重的是商品是否能够创造链接。

    「没有它 等于没了灵魂」

    23岁的新加坡家教刘祈安(Low Zhi An)直言,对这一代人来说,没有吊饰的包等于「没有灵魂」,包包上没吊饰,就好像显得没个性,娃娃如今已成为年轻人间的新语言,反映所属的文化圈、审美品味,乃至生活态度。

    全球风靡年轻人的角色IP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