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沉默,只是等待被唤醒的时机!”——记电影《731》正式定档。
7月31日,全国影院静悄悄。
本该登场的《731》放了观众鸽子,票务平台提前两天撤销了电影上映日期,并改成了的“待映”状态。
随后,网友的质疑声充满了整个网络。
有人猜测,这是举报起到了效果;有人说电影压根就没有备案,连赵林山之前公布的公映许可证,都可能是假的;还有人说,这是为了避开《南京照相馆》的锋芒。
导演赵林山从始至终一言不发,任由传言四起,仿佛这部电影从未存在过。然而三天后,一声惊雷炸响——电影《731》正式定档“9月18日,全国公映!”

央视带头冲锋,人民日报、新华社集体刷屏。票务平台“想看人数”直线飙升,385万双眼睛死死地盯住了这个新日期。
啡哥只想说一声,只要赵林山继续保持低调,《731》冲击50亿票房稳了,因为此片的热度已经超过了《哪吒2》的想看指数,直逼影史想看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
一、385万人想看,《731》定档918。
从主流媒体转发来看,这部电影的主创其实无法决定它在什么日期上映,但这个定档,完全破除了一系列的猜测和不实信息。
首先就是被举报。
《731》的电影发行方为长影集团,就是之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国企,任何举报是阻止不了该片上映的,事实上,就算有举报,那也只是少数的,电影没有公映,内容都不知道,你举报个啥?
再说,180万人举报是什么概念啊?现在举报最常见的是消协,2024年全年全行业举报投诉受理案件也只有167万例,其中,文娱行业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也就是说,16万人举报都没有,谈何180万人举报呢?还有,你能提供被举报的证据吗?显而易见,这个举报,要么是片方的宣发行为,要么就是自媒体自说自话,完全没有可信度。

其次,无备案和公映许可证。
之前啡哥针对这部电影,也做了详细查询,在总局网站只查到2015年的那个《冰封731》的立项信息,而且编剧、立项单位和剧情概要,与现在的《731》完全不一样。
对于去年5月8日赵林山发布的《731》公映许可证“2024年第159号”,大家查到的只有2023年之前的电影信息,对于2024年和2025年的“第159号”都没有显示出来。
另外,啡哥也同时查了《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戏台》和《东极岛》等影片的公映许可证,均未查询到。
我得出的结论:2024年之后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没有放进信息库。所以,《731》的许可证是查不到的。

最后,就是预映未实现,定档918。
之前说的7月31日全球预映未能如约,大家猜测这个档期并不是很好,前面爆了一部《南京照相馆》,后面管虎的《东极岛》来袭,如果强行在7月31日上映,可能会被打成渣渣。
但啡哥不这么认为,这种类型片的档期,一定会是总局统筹安排,并不是片方想什么时候公映,就能公映的。
从918档期来看,此片完全是国家层面需要的,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电影的主题便是铭记历史和吾辈当自强。
“九一八”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教育意义,每年这个日期,全国学校必讲历史课。《731》不只是要讲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80年前的苦难,现如今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遥远,但这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电影想告诉我们,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咱们得珍惜,更得自强,别让历史重演。
虽然预映未实现,但电影的热度却炒翻了天!

截至发稿时,《731》的平台想看指数达到385万人次,早就超过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哪吒2》想看指数,距离想看指数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还有60万人次差距。
电影还有一个多月才能上映,超过《唐探3》毫无悬念,这个宣发想看指数,是可以直接转换成真金白银的,换一句话说,《731》已经有了一个票房基本盘。

385万人想看,按照每张电影票35元至60元计算,预计能够产出1.3亿至2.3亿票房。而此前的《唐探3》最终的全国总票房为45.23亿。
如果《731》想看人数超过了《唐探3》,那票房有没有可能超过45.23亿呢?所以,这是我预测50亿票房稳了的主要因素。
二、赵林山低调一点,50亿票房稳了。
赵林山这段时间一直都比较低调,从未在社交平台做出解释说明,《731》只要坚持低调宣发,不要在网络上面弄出什么大动静,此片冲50亿票房可能是第一小目标。
至于是否能够冲击影史《哪吒2》的154亿票房,只能说有这种可能,因为除了热度炒作之外,最重要的还有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南京照相馆》根本就没啥宣发,定档之后发了几个预告片,其余全是口碑效应,目前上映10天,票房马上要破15亿了,其目标票房会在40亿以上。

为啥我要说赵林山要低调呢?
因为此片不适合炒作,虽然拍电影是商业行为,但是《731》这种题材拿来炒作,有种贩卖“某种内容”的意思,会被全民所不齿。
你看,《南京照相馆》宣发的时候,就不会说票房破了多少亿,而是重点介绍,观影人次达到多少人。

还有,越高调越容易被打击,去年刘和平的那部战争片,电影宣发的时候,引发舆论效应,最后别说公映了,现在更是全网查无此片。
赵林山想赚票房可以理解,但请继续保持低调,这次预映没有实现,后面一纸定档让所有猜测不攻自破,《731》定档918就是最好的反击。
最后说一下,这个50亿票房,为啥稳了?
啡哥分析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
其一,无年龄限制。
这部电影和1988年,牟敦芾拍的那部电影虽然题材一样,但画面则大相径庭。
中国电影没有“等级”,现在有些电影上映,需要在海报上面注明观影年龄,比如说曹保平作品《涉过愤怒的海》和陈佩斯的《戏台》,海报上写了18岁和16岁以后再来欣赏好戏。
赵林山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这部电影,小朋友都可以看,不是需要达到一定年龄才可以观影,如果没有年龄限制,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普及这段历史知识。

其二,口碑。
上映之后,其口碑能够媲美《南京照相馆》,那会引发舆论效应,票房别说冲50亿了,就是100亿以上,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因为现在所有中国人都知道《731》这部电影,一旦口碑效应形成,观影热情高涨,影迷二刷、三刷不在话下。
再说,这种题材影片,企事业单位,大中院校都可以组织包场观影,这后续的票房大家可以放开了想。

其三,档期竞争。
9月18日这个日期,除了有历史意义之外,说实话是不怎么好的,九月份开学季至国庆档这段时间,是每年的冷清档期
谁都知道,国庆档是位于春节档和暑期档后的第三大档期,毫无疑问,《731》要面临国庆档重磅新片的冲击。
目前已经有三部电影提前定档,一部是陈凯歌的《志愿军3》;一部是冯小刚导演、雷佳音和胡歌主演的《抓特务》;一部是成龙的《熊猫计划2》。

另外,申奥导演的《用武之地》,郑保瑞导演的《澎湖海战》,正午阳光制作,肖战主演的《得闲谨制》也对国庆档虎视眈眈。
这些电影有很多都具有票房爆发潜质,《731》距离国庆也就12天时间,要是质量不好,排片被挤占,会被国庆档新片全面碾压,别说50亿了,能过15亿都比较困难。
但如果质量好的话,会成为国庆档一枝独秀电影,那不得了,真有可能会破了《哪吒2》的154亿票房。

三、结语。
总的来说,《731》要想冲击50亿票房大关,关键还得看观众的口碑如何发酵。
这部影片承载的不仅是市场的期待,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赵导虽然行事低调,但若真能把这段历史拍出深度、拍出震撼,50亿票房绝非天方夜谭,甚至有望成为载入影史的标杆之作。
历史就像一面明镜,既映照出曾经的伤痛,也提醒着我们当下的担当。观众走进影院,要的不只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期待能获得心灵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
“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这不仅是影片的核心主题,更应当成为每个观影者内心的共鸣。
您觉得《731》最终票房能拿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