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中方出席9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理由是“未先访美不合外交优先级”,紧跟便是是8月1日特朗普特意宣布的美韩关系交好!
明晃晃的“站队”,然还未访美,李在明却是表现的诚恳,先向特朗普送份“大礼”!

美韩的“天价交易”2025年6月,特朗普一通20分钟的电话邀请,拉开了李在明访美的序幕。彼时特朗普祝贺李在明胜选,约定“为韩美同盟密切合作”,甚至交流高尔夫球技相约“球场见”。
然而两个月后,这场“盟友欢聚”露出了赤裸裸的价码。

美国对韩关税降至15%,但韩国需向美开放除牛肉、大米外的市场,并自动享受美国给予他国的“最惠国待遇”。
与此同时,中方邀请李在明出席9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却遭韩方不足2小时火速回绝,理由竟是“未先访美不合外交优先级”。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拒邀中方当天,李在明火速派外长赴美协调行程,其“对美投名状”姿态显露无遗。
闹得并非好看的局势关系,却是李在明在中美之间的“走钢丝”外交。

而根据外媒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将在8月11日启程前往美国,计划于当地时间12日与特朗普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这次访问安排得相当紧凑,李在明计划在美国仅停留一到两晚。
只是人还未到,大礼上却是“厚重”!

李在明此次访美目的很直接,甚至会谈的核心议程早已明确:关税谈判、朝鲜半岛局势以及驻韩美军费用分担。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挥舞“关税大棒”已成为其标志性外交手段。韩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的压力尤为巨大。

而这场会谈对李在明而言,既是一次外交考验,也是展示其执政能力的重要舞台。
不过表面上看,李在明此行是为了感谢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但实际上,韩国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李在明此行携带的“礼单”分量惊人。

除去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细分这笔巨额资金将进入美国的造船、半导体、二次电池、生物技术及能源等领域。
李在明在社交媒体上特别强调,其中1500亿美元将专门用于“支持造船合作。

此外是韩国同意购买价值千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这一承诺直接回应了特朗普扩大美国能源出口的战略目标,尤其在液化天然气领域。
很显然,如今李在明能够上桌白宫,全是韩国用“钱”换来的代价,而这笔交易的代价,相当于韩国全年GDP的5%!

这么大手笔,李在明为何甘愿?
李在明的“不得不”可以说,此刻韩国的困境从未如此尖锐,但明知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持续滑坡,经济上急需中国市场输血。

甚至李在明曾公开称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却在关键决策时倒向美国,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 “安全支柱”压倒了经济利益,驻韩美军2.85万人的威慑力,让韩国不敢在涉华议题上违逆美国。
不过如今李在明却是没想到,特朗普会“变本加厉”。

正当李在明为获得关税减免而松一口气时,一个更大的挑战已经悄然逼近。韩国《朝鲜日报》曝出猛料:美韩正在商讨“调整驻韩美军角色”问题,或将重新签署相关协议。
按照美国的设想,驻韩美军此前的职责是应对朝鲜威胁,但未来将转变为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美国要求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中模糊的“太平洋地区”表述具体化为四大海域坐标:台海、南海、东海和菲律宾海。
这一修改将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现行条约,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驻韩美军可以参与,但韩国军队有权不参加。但按照新条约,只要美军参战,韩国就必须自动卷入。

而对李在明而言,这直接违背了他在竞选期间“不会介入台海事务”的承诺。但特朗普可不关心,特朗普政府已向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提出类似要求,若韩国也加入,美军将在中国沿海形成一条巨大的封锁链。
可以说,如今李在明的路是越走越窄,甚至可以将李在明的访美路看成一场豪赌,赌上国家财政换一张白宫门票,押注美国安保承诺舍弃外交平衡。

但特朗普的算盘却十分明确,先用关税施压迫使韩国就范,再通过投资和采购削弱韩国经济自主,最后通过修改军事同盟条约将韩国彻底纳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一切压制韩国“不得不”出招,只得说,如今这位曾誓言追求“韩国独立”的总统怕是刚刚发现,手中的选择空间比想象中狭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