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十二日战争”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但伊朗仍然是国际上重点关注的国家。而从8月7日开始,非常奇怪的接连涌现,与伊朗军备进步相关的消息,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射程12000千米的“霍拉姆沙赫尔-5”听起来挺吓人
先是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在7日援引德黑兰一家新闻电视台消息,称伊朗已经完成最新版“霍拉姆沙赫尔-5”洲际弹道导弹的开发,这款最大速度16马赫,射程12000千米,搭载两吨重弹头的战略武器,已经能覆盖美国本土。当然,文章也承认,散播这则消息的电视台并不知名,也与伊朗和一贯由国防部或革命卫队出面,宣布重大军事成就的习惯不同。换句话说,连4000千米射程“霍拉姆沙赫尔-4”都未搞定的伊朗,一步跨越到12000千米,是不太可能的。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路子。
▲伊朗悄无声息间就完成这种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很早之前就说过,伊朗不是搞不定核武器,是既想获得核武器的威慑力,又不想承担发展核武器遇到的国际制裁,所以才左右摇摆。但洲际弹道导弹就不一样了,其本身具备足够的威慑力,又不受到国际制裁,在能攻击美国本土的情况下,是非常优秀的战略装备。唯一的问题在于,技术难度非常大。中国在1965年提出著名的“八年四弹”计划,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经过多次失败,最终在1980年5月,完成著名的“580工程”发射试验,宣布国内首次掌握射程10000千米级的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在当时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伊朗能制造真正意义上的中程弹道导弹,这份工业底子就不比60年前的中国差,竭尽全力打磨十年,还真有掌握东风-5这一级别导弹的可能。不同于常年笼罩在战争中的以色列,能打到美国的伊朗弹道导弹,威慑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不过,洲际弹道导弹需要多次试验摸索,如何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被以色列和美国击穿,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而恰恰就是在8月8日,又有俄罗斯媒体神秘地表示,“红旗-9BE已经悄悄交付伊朗”,准备作为应对空中威慑的杀手锏来使用。
▲经过实战检验的红旗-9性能很出色
在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准备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于9月访华的情况下,这则消息分外引人瞩目。尽管大家都觉得这事不太靠谱,因为既没有看到货运飞机的运输信息,也没有一贯不甘寂寞的欧美媒体出面报道。但鉴于国内官方对直-10ME交付巴基斯坦后,“分享给友好国家”的特殊描述,也不是没有峰回路转的可能。还是那句话,这件事情本质上取决于伊朗的动作,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态度。
▲巴基斯坦能拿到这么多先进武器不是没有原因的
相比之下,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则在8日,对伊朗选择歼-10CE还是苏-35,进行了点评。其认为苏-35虽然雷达装备空间更充裕、航程更出色,但价格昂贵、战绩不彰且产能仍需供应前线。远没有正面击败“阵风”,且产能异常旺盛,性价比又高,能快速覆盖伊朗全境的歼-10CE合适。最关键的是,近期中国花费不菲代价,证明歼-10C在得到空警-500和电子战机支援后,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抗衡隐身战斗机的能力。这对于大量列装歼-20的中国空军而言缺乏价值,更像是在对外推销歼-10CE。
“发展战略威慑装备”和“装备发展期间保卫果实”,一直是伊朗在国防领域的两大需求。特别是在以色列已经出手空袭伊朗,随时可能发起第二次空袭的情况下,后者显得格外重要。在俄罗斯确实无力援助的情况下,伊朗其实只剩下唯一选择。如果其正打算走发展洲际弹道导弹这条路,那么努力成为“友好国家”,就是伊朗必须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