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期10天的「全球塑料公约》(INC-5.2)谈判会议将于明(14)日落幕,昨进入倒数关键阶段,工作小组首度聚焦讨论内核的第六条「塑料减产」条文,场内争辩激烈。尽管减产派与石油输出国派立场对立,大会主席团仍多次释出乐观信号,强调「明晚不会熬夜,周五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会庆祝」,暗示本届有望拍板。
第六条攸关设置全球塑料生产控制目标,是本届谈判最大争议条文。昨在正式与非正式会议的讨论中,雄心派国家主张必须将减产纳入条约内核,才能从源头遏止污染;以石油国为主的低野心阵营则试图将焦点转向废弃物管理。
大会主席瓦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昨参与观察员会议,坦承对进度感到担忧,但仍盼「周四能达成一份有效终结塑料污染的文本」,呼吁各国观察员「与我们合作,共同找到过渡立场」。
「周五,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会庆祝」,INC运行秘书乔蒂‧马图尔菲利普(Jyoti Mathur-Filipp)两度强调,明天将不会熬夜开会,而且周五绝对有庆祝的理由。对明天完成所有条文充满信心。
上百名各国部长及副部长陆续抵达日内瓦,昨起举行非正式圆桌会议,探讨在全球塑料公约背景下循环经济的投资机会。而在非正式会议登场前,数十名来自不同族群的人权与环境捍卫者在会场外举行静默抗议,高举标语要求各国展现政治勇气,不再躲在「共识」的幌子下回避行动。
距离闭幕全体会议不到30小时,部分代表忧心时间所剩无几、文本进展有限。联系小组报告指出,不少非正式会议仍停留在立场重申,缺乏针对条文的实质谈判。也有代表穿梭在各个会议室间,气喘吁吁的说:「我觉得自己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对缺乏效率的会议表示担忧。
场边活动部分,「有效塑料公约科学家联盟」昨举行记者会重申,塑料污染危害人类与环境,「我们已掌握足够知识,有理由立即行动。无视科学只会加剧影响。」绿色和平昨也发布一项研究,证实日内瓦室内外空气普遍含有聚酯、尼龙、聚乙烯、乙烯基共聚物及醋酸纤维素等微塑料,呼吁制定具体可行的条约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