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从吃饱到吃格调 南加中餐转型求生 下一步靠谁撑?

    南加中餐馆竞争激烈,业者求新求变。图为圣谷东区一处中餐厅集中广场。(记者启铬/摄影)

    加州以多元文化闻名,中餐业在其中不仅承载着社区链接的功能,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人口结构改变、消费者口味转变,以及营运成本节节上升,中餐馆经营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创新、转型。资深中餐业者鹿强表示,对中餐业的前景感到忧心,但考量洛杉矶未来将举办多项国际与全美大型赛事,或可带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潮,期盼能为中餐业注入一丝生机,让整体情势不至于过于悲观。

    品牌化、故事化

    从近年来的中餐趋势可以看到,传统的红布桌巾、大菜上桌、服务语言不通的餐厅,渐渐维持困难,甚至歇业。取而代之的是,装潢简洁现代、菜单图文并茂、口味调整贴近当地的「新中餐」模式。不论是主打重庆串串的连锁小馆,还是将街头小吃升级包装的快闪甜品店,都体现出中餐馆「品牌化」与「故事化」的力量。从过去的亲民便宜,到现在的体验价值,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被理解与被尊重的文化认同。

    中餐业者鹿强表示,如今规模愈大的中餐馆,反而经营愈是困难;受限于食材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攀升,再加上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经营压力备增。反倒那些非专业厨师的火锅店、BBQ店还有琳瑯满目的饮品店,营运似乎更为轻松。因此在这个变局中,「小而美」成为生存关键。许多成功案例,如以小火锅为主的「沸点」、主打甜品的「鲜芋仙」,都选择聚焦在单一类型产品,再延伸出饮品、冷冻外卖包等多元营收管道。这种简化流程、精准定位的策略,让他们不但有效控管人力与成本,也更容易拷贝与扩张。

    此外,数字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传统中餐馆往往忽略品牌形象与在线经营,错失大量潜在客源。如今,通过社群媒体的经营、与外送平台的集成、甚至创建会员系统与自家App,餐厅能与顾客创建更深层的关系。尤其是对于生长在网络世代的年轻族群而言,能在Instagram或小红书上看到餐厅装潢、在YouTube看到菜品制作过程,甚至在TikTok上看到短剧式的品牌故事,这些都是他们决定是否上门的关键。

    要精致、要怀旧

    中餐馆面临挑战从不只在厨房与市场之间。南加州高涨的租金、税务压力、卫生法规与招工困难,也让许多传统经营者疲于奔命。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郊区型社区开店不失为明智之举。比如在内陆地区经营中餐,不仅当地房租相对低廉,更有逐渐壮大的中产亚裔人口,在经营上或更有潜力。

    南加州中餐市场,拥有来自台湾、香港、大陆各地的移民与后代,还有热爱中餐美食的其他族群饕客。这群人对中餐的需求不仅稳定,还呈现出愈来愈细致与多样化的趋势。不再仅满足于「吃饱」,而追求「吃得精致」、「吃出怀旧」或「吃得有格调」。然而,单靠华人消费族群早已不足以支撑餐厅长远发展,面向更广泛的主流客群与年轻世代,才是未来的增长动能。

    延伸阅读:

    行业内卷 圣谷中餐馆面临新一轮洗牌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