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与气候变迁三大革命,以及联邦资金缩减与社会信任危机的双重挑战,史丹福大学校长莱文(Jonathan Levin)与柏克莱加大校长莱昂斯(Rich Lyons)27日在旧金山举行的「湾区–硅谷高峰会」(Bay Area–Silicon Valley Summit)中,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
本次高峰会由湾区委员会(Bay Area Council)主办。对谈由加州大学董事会主席瑞莉(Janet Reilly)主持,聚焦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科技竞争、民主信任与多元价值中所扮演的角色。
两位校长皆强调,重建与联邦政府的科研伙伴关系与回应社会多元观点,是当务之急。莱文表示,史丹福大学的三大目标为「开放心态、开放创新、扩展教育愿景」,并指出「唯有重新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才能确保未来10到20年仍具有全球领导力」。
莱昂斯则提出,现今社会正面临四项深层挑战,包括生技、人工智能、气候危机与社会断裂。「我们的大学必须重新配置资源,去回应这些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他指出,柏克莱加大目前正推动课程改革,让更多学生具备创新与公民参与的思维,「这不只是创业,更是主动改变世界的能力」。
针对联邦政府近期对间接科研经费(indirect costs)的删减及对大学捐赠基金课税的提案,两位校长皆表达深忧。莱昂坦言,仅间接成本下调一项,就可能使柏克莱每年预算减少约1亿美元。他强调,美国科技领先全球的根源在于「战后以来的大学-政府科研合作模式,若失去联邦支持,无法以业界或慈善基金完全填补。
史丹福方面,莱文举例指出,「每1美元的联邦研究经费,我们还需自筹50美分的配套资金,多数来自私人捐款。」他亦提到,88%的史丹福毕业生无学贷,全靠捐赠基金所支撑的财务补助。他担心若对大学资产课重税,将直接削弱这种向中产与弱势家庭开放的能力。
谈及自由言论与观点多元性议题,两校皆提出具体行动。柏克莱新设「接纳不同观点」课程,力求让新生从进校起就接受思辨训练。史丹福则设立以「何谓好人生」「何谓民主公民」为内核的必修通识课,让学生阅读并辩论近期自由言论争议事件,包括联邦法官在法学院遭抗议事件等。
「我们过去几年确实没展现大学应有的好奇心与开放文化,」莱文坦言,「但我看到转机正在发生,学生和教师都重新回到有深度对话的状态。」
两位校长一致认为,硅谷之所以能孕育无数创新,不仅因科技与资本,更来自史丹福与柏克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现状」的文化。而在AI崛起的时代,大学更有责任保有这样的文化火种。
「未来的大学,可能让学生『主修一个问题』而非一个科系,」莱昂斯笑言,「在AI帮助下,这样的个人化学习或许不再遥不可及。」
这场对谈吸引众多来自硅谷学术、科技与政策界人士关注,展现湾区两大学府对美国未来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