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欧盟商会与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28日发布「商业信心调查2025」。报告指出,尽管过去2年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支持经济发展、改善外资经商环境的系列政策,但当前欧盟企业的商业信心,已在多个维度降至、或濒临历史最低水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呼吁,供需失衡问题正持续削弱企业利润和商业信心。
中国欧盟商会28日称,报告显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73%的受访企业表示,2024年在中国经商更为艰难。这一比率较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彦辞表示,由于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国内经济仍面临挑战,以及生产者价格持续通缩。他喊话,供需失衡问题正持续削弱企业利润和商业信心。实现供需平衡不仅将惠及企业,使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还可能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星媒联合早报另引述彦辞提到,欧洲企业近年来在中国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能已超出中国国内市场的承载能力。「即便需求增长强劲,但制造业投入了过多的额外投资,而中国可能并不存在相应的市场,这才是导致通缩压力、产能利用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报告也显示,71%受访企业表示,未来2年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其在中国业务产生负面影响;60%受访企业对未来2年内所在行业竞争压力的前景持悲观态度;63%受访企业在2024年因监管壁垒,或市场准入阻碍而错失商机,创历史新高;44%受访企业预计未来5年监管壁垒将有所增多。
同时,受访的52%企业表示,2024年中国商业环境愈来愈政治化,反映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此外,受访企业对近、中期盈利能力(12%)和增长前景(29%)的乐观情绪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目前各方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
另外,38%受访企业计划扩大其在中国业务规模,创历史新低;36%受访企业则暂无计划,其余企业暂未决定。52%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在来年削减成本,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