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抗药性成隐形疫情 台专家叹抗生素研发CP值低 抛3大呼吁

    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王复德(左起)、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张峰义、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副院长盛望徽。(记者李青萦/摄影)

    一名60多岁男性患有自体免疫疾病,长期使用生物制剂和类固醇,导致免疫力低下。去年因肠胃出血并发肝脓疡,在三个多月内三度住院,使用多达6、7种抗生素治疗。台湾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副院长盛望徽说,该患者感染「超级细菌」具多重抗药性的肠杆菌,因此一停药症状便复发。最终自费使用新型抗生素治疗4周,花费近百万元,加上外科清创手术,才成功稳定病情。

    抗生素抗药性问题,长期关注度不高,但却是全球都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是「隐形疫情」。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张峰义说,免疫力差的患者,如接受化疗、器官移植病人,一发生感染必须立刻使用有效抗生素,否则原本治疗都将功亏一篑。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王复德指出,若不采取积极行动,2050年将面临一年恐超过3.3万人死于抗药性细菌感染。

    然而,台湾抗生素选不多,临床上常常发生找不到合适药物窘境。张峰义说,抗生素研发以商业考量「CP值实在太低」,开发成本高,并且需要的患者是短时间使用,相比减肥药、长期服用的慢性病,市场不稳定,报酬又低,因此整体新药数量少。即使有少数新药进入国内,但仍是自费。

    张峰义说,近3年新药进入健保共拟会议中有高达近百种,但是却只有2个新抗生素,新药物少取得健保给付的更少,如新抗生素Cefiderocol,已经取得食药署药证,却仍是自费使用。对比国外抗生素进入国家体系给付有「快速通关」,但台湾却仍有复杂流程,他强调「抗生素是救命药,不应该受限市场机制卡关」。

    王复德表示,在医院管理、合理使用下,抗生素细菌应该愈来愈少,但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却是抗药性细菌愈来愈多。抗药性细菌似乎来自更广泛的传播链、不只是来自医院,已是跨农畜、环境与公共卫生的议题。有新住院患者,一入院就就被发现有抗药性问题,如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量可能比人类还多、环境中的污水也被验出含有抗药性细菌,代表已面对跨界传播链。

    感染管制学会与感染症医学会联合向政府提出「3合理」诉求,盼改善现况:

    合理药价:建议参考国际药价机制,给予具临床价值的新药合理的健保价格。

    合理流程:优化健保审查流程,提升便捷性,增加药品可近性。

    合理时程:加速药物审核机制,缩短治疗等待期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副院长盛望徽说明患者感染病灶。(记者李青萦/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