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去年11月出现质疑卫生棉品质的声浪,众多品牌卫生棉被发现长度虚报、卫生棉pH值标准宽松等问题。中国官方1日实施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明确标准、加强品质检测,整治市场乱象。
据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报导,由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7月1日正式实施,取代了此前2002年的版本。
报导提到,新标准调整了适用范围,明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妇女经期卫生用品、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厕所用纸)和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其他卫生用品,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类别的术语和定义。
报导表示,同时新标准也细化原材料卫生要求,增加原材料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优化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强化产品卫生要求,按风险等级增加pH值等指针;更新和补充相关检测方法,调整真菌检测方法等。
报导提到,此次修订新国家标准禁用回收材料,将使黑心棉彻底出局,破除虚标陷阱。
在中国,女性生理用品相关议题长期受到关注,5年前有人在网络贩售「散装卫生棉」,100片卫生棉仅需人民币16至25元(约2.23至3.49美元),但因该产品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生产地址(三无),消费者权益未受到保障。
2024年11月初,中国社会间再度出现质疑卫生棉品质的声浪,众多品牌的卫生棉被发现长度虚报、卫生棉pH值标准宽松、内容物可疑等问题。今年3月15日,央视播出揭黑新闻,称有公司购买其他厂家的残次品,粉碎成回收材料再生产成劣质卫生棉贩售。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教师左玲今年3月底在中国妇女报上撰文谈论卫生棉品质问题。她表示,中国法律法规对卫生棉生产有明确规定,但监管部门未严格运行法律法规,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
她说,社会对女性卫生健康关注度低,需求难以合理表达。公众对卫生棉问题的曝光和维权缺乏持续关注度,女性健康问题在讨论中往往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