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上任后首个外交考题?
韩联社2日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提问,中国政府近期通过外交渠道向韩国政府询问李在明总统能否出席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应询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方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上周国新办举行记者会,介绍了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我们也就此与各方保持着沟通。

据韩国总统办公室消息,韩中正在就李在明是否出席纪念大会进行外交磋商,目前仍“保留可能性”,并表示将“视各种状况考虑”,但“目前不宜公开具体内容”。
韩国媒体认为,无论决定为何,都将对上任仅数周的李在明政府产生重大外交影响,为其外交政策带来考验。“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首尔面临走出自己路线的压力与日俱增。”
“美韩关系是关键变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分析指,韩方存在出席的可能性,“因为有2015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曾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和阅兵式的先例”。
不过,他也指出,李在明政府需在多重考量中作出平衡,“最终作何决定,要权衡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是韩美关系”。项昊宇表示,韩方担心总统出席活动可能引发美方不满,韩美首脑会谈能否在9月前顺利进行也是变量,若李在明“先中后美”,可能会在国内面临来自反对派的压力。
“当然,如果特朗普总统能出席,就会为李在明出席排除了内外阻力,可能性会很大。”项昊宇说。

就职一个月之际,李在明7月3日在青瓦台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在会上表示,将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尽快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为基础,展开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守护和平与国民生活。
项昊宇认为,中韩关系当前虽面临挑战,但也蕴藏机遇。在他看来,目前中韩之间有四大阻碍:一是受制于中美关系,美方要求韩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控等;二是中韩经贸合作动力减弱,主要是中国制造业崛起冲击韩国传统优势产业;三是前任政府遗留下的外交政策惯性的制约,尹锡悦时期在涉台、涉南海等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导致中韩安全互信缺口尚未修复;四是民意牵制,韩国极右翼势力煽动反华议题,误导韩国社会对华认知。
不过项昊宇也强调,中韩之间依然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与广阔前景:
一是中韩经济利益高度融合,双方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技术协同与市场互补新范式,同时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二阶段谈判,为双边乃至区域经济注入动力。
二是在安全领域,可推动高层战略对话常态化,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方面加强沟通,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合作,积累互信。
三是在区域合作上,可以共同强化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中的对接,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水平提质升级,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逆流。
中俄美共襄抗战纪念,日本为何“坐立不安”?
与此同时,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如果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领导人共同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可能会对日本的外交关系构成挑战。项昊宇认为,日本媒体的言论反映出日本部分势力对历史问题的心虚和对国际舆论压力的戒惧。

他强调,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右翼保守势力一直在以各种形式淡化美化二战罪行,推行历史修正主义。如果中俄美领导人共同庆祝胜利,实际上就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盖章定性”,会对日本国内歪曲否认历史罪行的行径形成有力遏制。
项昊宇说,日本媒体所谓“对日本外交关系构成挑战”的言论,本质上是为日本逃避历史责任、继续推行修正主义史观寻找借口,这也进一步暴露出日本错误的历史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