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放话替代中国 奈何加拿大的希望不中用…(图)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稀土俨然已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自中方出台稀土管制新规以来,美国及其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加快了对关键矿产的投资布局,试图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地时间9日,美媒彭博社报道称,在西方试图对抗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地位时,建设延误又导致北美本就为数不多的稀土加工厂,无奈推迟生产目标。

    据报道,加拿大一座位于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通市的在建稀土加工厂,原计划于2025年开始每年加工400吨稀土元素,足以满足50万辆电动汽车的制造所需。

    然而,据该项目的负责人迈克·克拉布特里 (Mike Crabtree)透露,受工厂建设所需设备的供应延迟影响,预计今年产量仅能接近100吨左右。

    克拉布特里将延误归咎于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问题。他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和许多企业一样,疫情过后,我们也受到了供应链问题的冲击。通常情况下在五至六周内便可交付的设备,如今需要等到九至十二个月的时间。”

    彭博社指出,“这一挫折凸显出美国及其盟友在夺取中国稀土控制权时面临的重重困境”。

    萨斯喀彻温省稀土加工厂的渲染图 视频截图

    萨斯喀彻温省拥有加拿大关键矿产清单中34种矿产里的27种,且是加拿大最大的关键矿产原生矿生产地。据美媒报道,省政府早在2020年8月便宣布建设这座全流程加工厂,最初计划在2022年底全面投入运营。

    项目获得了超过1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25亿元)的省政府及联邦政府资金支持,目标是最终具备17种稀土全元素的加工能力。根据官网介绍,建成后,该项目有望成为北美首个全流程一体化的稀土商业示范加工厂。

    克拉布特里预计,这座工厂将于2026年底全面投产。他还吹嘘道,届时这座工厂“即便不是全球首个,也将是首批达到这一规模的投产工厂之一”,每年将生产400多吨镨钕金属,约30吨镝以及15吨铽。

    后两类金属已于今年4月,被中方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克拉布特里特别强调,这座工厂的运营将完全没有中方参与。据其介绍,该工厂的原材料最初将来自南美和非洲的矿山,同时也能处理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回收稀土磁体。

    他煞有其事称,中国对稀土的控制和出口管控措施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并危言耸听道,“如果不能建立非中资供应链,我们将始终处于风险之中。”

    尽管中方表明,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却被一些有心之人曲解、渲染为所谓“将稀土武器化”。近来此类论调愈发频繁,海外多家公司宣布了旨在“摆脱对华供应依赖”的项目计划。

    不过,不论是西方研究机构还是独立分析师,都有声音认为,其他国家很难“撼动”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角色。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算,2023年全球超60%的稀土都在中国开采,高达92%的稀土都在中国精炼加工。

    据《南华早报》8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机构Earth Rarest认为,澳大利亚有潜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轻稀土来源地,可供应全球15%至20%的钕和镨,但也承认该国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在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上的供应能力。

    印度独立分析师维韦克·Y·凯尔卡(Vivek Y. Kelkar)也主张,中国“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掌握稀土供应的主导地位。

    “试图削弱主导地位的尝试几年前就开始了,但目前进展还不足以谈论‘终结中国主导’。”

    凯尔卡认为,当前占据主导份额的中国已经坐拥定价权优势,其他国家又少有人提出有效的、由国家主导的稀土产业投资战略,这将使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非常强大的底牌”(a very strong hand),除非全球融资能够得到“有效引导”。但就美国而言,特朗普似乎不愿明确提出任何与补贴挂钩的融资策略。

    “美中竞争的下一阶段将在全球稀土开采和供应领域加剧,特别聚焦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凯尔卡说,美国正在安哥拉、卢旺达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推出更多举措,推动稀土供应链“多元化”。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