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个月来,市场都认为美国总统川普是以关税为协商筹码,但纽约时报分析,从最近几周遭设置更高税率的贸易伙伴比达成协议者多来看,川普似乎是认真地要课征惩罚性关税,即便和印度、台湾等国谈成协议,也可能留下两个伏笔。
首先,谈成的协议内容可能有限,还需要更多协商,而且即便宣布协议,川普也可能保留二位数百分比的关税,而且还会对外国输美产品课征更多关税。
台湾经贸团队上周再次前往美国,与美方官员面对面谈判。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回国后表示,台美双方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双方盼8月1日前完成协议,届时会有最终结果。我方已尽力向美方说明,贸易逆差来自双方产业高度互补;在谈判中,我方持续在维护国家及产业利益、维护国民健康及粮食安全等原则上,找到路径致力促进双方贸易平衡、解决分歧。
纽时指出,川普4月初暂停课征对等关税90天时,表示是要给予政府团队拥有和全世界多国谈判协议的时间,并且宣称有上百个贸易伙伴都排队要跟美国谈判,一度还表示他要达成200项协议,90天过去后,美方仅宣布与英国和越南达成协议。
最近几周川普的口径似乎改变,不以未能达成更多协议为忤,反而夸耀从贸易伙伴取得的关税收入,「大家都得付钱,诱因是有权在美国做生意,如果他们不想(在美国做生意),就不必付钱」。川普的许多支持者也乐见他实施高关税,认为这是把珍贵的美国市场保留给美国企业之所需。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经济研究主任特戴斯奇(Ernie Tedeschi)表示,若纳入川普之前签发的关税通知函,美国对进口产品的平均实际关税已攀升至18.7%,高于今年初的2.5%,为1933年以来最高水准,「我认为这是相当具结论意义的证据,川普是贸易保护主义者」,「这届政府就是喜欢关税这项政策」。
纽时指出,川普的关税已明确创造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协商筹码,数十个国家都迎合白宫试图敲定条件更好的协议,但美国企业领袖也已强调,川普的战术正让美国企业更难在外国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