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事件以及当地通报中存在的监管失灵、事实矛盾、检测数据存疑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为了弄清事件真相,化解社会对该事件的焦虑,7月12日,甘肃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省纪委监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参加,并请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专家参与,国务院食安办派出工作组指导督办,提级调查天水幼儿血铅异常问题,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置结果。
这起焦点性事件牵涉众多儿童健康,地方通报却没能消除疑点,引发民众追问、舆情发酵。它得到提级调查合情合理,也意味着事件性质严重、处理难度大,需更高层级资源和更权威机构直接介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和结论强制力,体现了提级调查这一机制对天水地方处理方式的“纠错兜底”与积极响应民众关切的价值。
针对事件中的疑点,来自公众的怀疑有其合理性。提级调查的目的,也正是用更高层级的调查查明事件真相,掀开表面问题,严格追究可能存在的企业违法责任及官员渎职行为,避免地方政府“家丑不可外扬”的“自查自纠”和自我保护,彰显政府对这类事件“零容忍”的态度,给社会公众一个明确且有公信力的交代。
针对此次事件,以更高层级的跨部门协作展开提级调查,重点在于惩前毖后、清除隐患,为优化地方治理做铺垫。例如,生态环境部介入调查,可能就是针对舆论中提到的可能存在含铅水管、废水污染等其他污染源进行排查,尽快堵上漏洞,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保标准或启动环境修复工程等系统性整改。并举一反三,促成相关专项立法或制度完善,将健康保障与监测纳入刚性制度红线,从根本上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危害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随着提级调查这一制度性安排不断完善,其执行也有增多的趋势。2022年应急管理部对33起较大和典型事故挂牌督办、督促提级调查;2024年自然资源部开展国家自然资源督察,通报的80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普遍被不同程度提级调查。今年7月9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也印发通知,要求对汛期发生施工工地群死群伤灾害事故一律提级调查。因此,只将提级调查看作是给地方治理、调查不力“擦屁股”是有局限的,提级调查的本质是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的升级举措,是对完善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
对于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提级调查,公众要的不只是正义、追责、补偿,还有原因、保障和更完善的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强化提级调查的威慑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扭转被动调查的滞后局面,才是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各级政府公信力的正当举措。亡羊补牢,希望以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提级调查为契机,推动地方治理与监管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将提级调查从被动的“应急按钮”拓展为能“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网络。(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