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跃于国际健康专业组织的卫福部前国健署长邱淑媞从小是个鸟迷,鸟类图鉴上每种鸟名习性与姿态模样,她几乎都熟悉,卸下公务后利用假日拍鸟,精准掌握鸟儿的神态拍出美照,也结交不少鸟友,乐在其中。邱笑说,乐于做鸟儿的粉丝,多帮牠们拍照、宣传保育。
谈起扛起「大砲」的缘起,邱淑媞几年前与热爱飞羽摄影的宜兰粉丝常在脸书交互,经对方鼓励购入第一套专业摄影设备,渐渐拍出兴趣来。
她说,刚开始是休闲纾压、移情忘忧,但鸟儿的千姿百态实在太迷人,让人甘于为牠上山下海,甚至远走天涯。
为了牠们,邱淑媞曾在零下10度的雪地风寒中站一整天,在结冰的船板上顶着巨浪手持大砲抢拍,在热带雨林日晒九小时等鸟,也曾在高原上半夜高山症发作,让她直呼:真的是身心极限考验、近乎自虐!却也让人反思,为什么很多鸟类近乎灭绝、如此稀有?
她看到不少人鸟奇缘,有欢喜、有哀愁,像是新北市金山因有全台第一只白鹤的到访,发动友善耕作,其后濒临绝种的东方白鹳A20也来长住,成为美谈;宜兰县三星稻鸭米、新南田董米也利用鸟类与农业共生理念,生产友善土地、生态、人类的无毒米;三星乡龙泉公园则因明星级的仙八色鸫来此繁殖,乡公所与护鸟志工积极优化公园总体环境,生态繁茂,带来可观的摄影人口及消费。
邱淑媞说,鸟类从不吝于回报人类的善意,但当栖地破坏,也往往第一个消失,接着来可能就是土石流、粮食缺乏。西南沿海在湿地大面积种电,黑面琵鹭分布逆势下降,社区渔业生计也受冲击,人口流失,引发灭乡疑虑。今日鸟类、明日人类,一点不假;鸟儿犹如人类的信使,预告吉凶,是环境健康的指针。
「鸟好,人就好。」邱淑媞带着热血追鸟、随鸟去翱翔,让她看到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