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岁的申德尔(Paul Schendel)遭到诈骗后,银行告诉他可能拿不回损失的6千8百元后,隔天他就因心脏病发过世。如今他的家人站出来,诉说当初诈骗的发生经过,希望能提醒大家一些警讯,避免更多人受骗。
Moneywise报导,52岁的申德尔住在休士顿,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申德尔的姊姊凯伦(Karen Schendel)说,申德尔因背部受伤变成残疾,长年来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但突然失去毕生积蓄和希望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凯伦还原申德尔被骗的案发经过。申德尔起初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富国银行员工,对方掌握申德尔的户头资讯,警告他户头有诈骗活动,不久后一名女子登门,申德尔将自己的户头卡片交给女子,看着女子剪碎并带走卡片碎片。
申德尔隔天到富国银行分行申请新卡片时才发现自己被骗,银行告诉他他们不会打电话给客户,也不太可能获得赔偿,而他的毕生积蓄都不见了,隔天他就因心脏病发过世。
申德尔是最近三起类似的诈骗案中的其中一件,歹徒假冒富国银行员工,直接到被害者家中进行诈骗。申德尔经历的诈骗在美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诈骗分子仿真的情境真实到非常吓人,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统计数据,2019至2022年间,假冒银行的诈骗案件增加了20倍;歹徒伪造电话号码、提供私人户头的详细资讯,甚至派人登门取款或卡片,受害者不只损失金钱,还感到羞愧、焦虑和不知所措。
损失金钱令人难过,随之而来的财务压力可能会让人发生高血压、焦虑、忧郁,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发生心脏相关疾病;如果金钱已追不回来,那起码要保住自己的心理健康,若不幸遭诈骗,有一些做法能帮助自己,例如和能信任的人谈谈,对方可以是家人、治疗师、支持团体,千万别一个人独自承受,也记得联系银行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虽然金钱可能追不回来,但通报诈骗至少可以帮助其他人不上当,也能启动索赔程序。
另外还能借由更改密码或创建新的储蓄计划来重建对事情的掌控感,被诈骗后千万不要责怪自己,诈骗就是经过设计的骗局,很多非常聪明的人也被骗,因此这绝对不是你的错,也要记得学着辨识诈骗的信号和歹徒惯用的手法,避免再度上当。
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表示,常见的金融诈骗征兆包括有人自称是一个你信任的机构的员工,例如银行或社会安全局,对方坚称有状况,可能是有诈骗警示或要退税,接着会催促你快点采取行动,指示你该如何付款,通常是不常见的付款方式,如加密货币或礼物卡。
申德尔的故事令人心碎,但难过的是,这不是单一个案,假冒银行的诈骗案愈来愈猖獗,也愈来愈真假难辨,保持警觉是唯一的防卫武器,如果感到不对劲,那可能就是遇到诈骗了,若不幸被诈骗,也要记住可以在财务和健康方面获得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