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利用稀土资源筹码试图影响他国,其中南韩约有74%稀土进口来自中国,为降低依赖度,及避免受美中两大强国角力影响,开发替代方案技术、供应链多元化成为南韩政府重点因应方向。
稀土作为能源及数字转型的战略材料,因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严重,受到各国政府严格管制,相关产业也因此转移到规定相对不严格、且将此视为关键产业的中国,南韩使用的稀土原料也多来自中国。
据南韩贸易协会(KITA)2023年统计,南韩约有74%稀土进口来自中国,其中一些矿产对中依赖度甚至超过90%,例如用于永久磁铁的钕、用于增强磁性的镝及用于雷射及通信设备的钇等,虽然中国官方未正式对南韩实施出口禁令,但从中国2023年加强对镓、锗等战略矿产的出口管制,南韩企业就已关注到相关问题。
南韩西江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许晶接受中央社访问时指出,稀土供应链不稳定在短期内可能造成采购成本上涨,扰乱蓄电池、马达及各种国防装备零件等尖端产业的生产计划,长期来看则可能加剧需求国之间的资源外交竞争,另促使摆脱稀土密集型产业结构的新技术加速发展。
乌山大学未来汽车学系教授文学勋、大德大学未来汽车学系教授李豪根均指出,要靠南韩企业自己开发、生产稀土并不现实。
南韩的稀土蕴藏量约为2597万吨,但仅占整体使用量的约2.1%,且品质不高,加工与精炼过程成本高昂,同时伴随环境污染问题,缺乏经济效益,因此目前几乎没有进行开采。若要在南韩境内自行开采,首先便会遭遇环境法规及危及邻近居民健康的问题。
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发替代材料及供应链多元化成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南韩政府在2023年制定关键矿产供应链稳定战略,2024年则开始拟定稀有金属进口稳定支持法,进行扩大关键矿产库存、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及实现技术自主等应对措施,具体包括扩大包含稀土元素在内的35种关键矿产库存量,并扩大与澳洲、越南、印尼、非洲等国家的联合矿产计划,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企业也已在澳洲及非洲投资稀土矿。
不过,李豪根示警,中国政府早已对大量海外矿山进行投资,例如智利矿山的第2大投资方正是中国,即使向外寻求其他稀土来源,过程中可能还是很难避开中国,研发替代材料更为当务之急。
文学勋对此建议,除推动海外资源投资及矿区确保,创建民间联合投资机制,强化稀土战略储备系统及供应风险管理外,应集中支持开发替代材料及发展稀土回收产业,对于民间企业难以独力开发的物质,应创建与公共研究机构的合作研发体系。
许晶则指出,南韩在稀土材料的精炼技术,以及磁铁制造、回收或替代材料开发上相对具有竞争力,例如目前正快速开发可以减少电动车引擎中稀土元素使用的「磁力马达」技术。
他说,南韩政府面对「资源武器化」的时代,应拟定长期战略,除了与美国、日本及欧盟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合作,企业也应寻求更多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