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伊朗又玩火,差点覆水难收!
伊朗这个国家,未来如果分崩离析了,绝对怪不得别人,而是自己作死!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22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压倒性票数否决了总统佩泽希齐杨提出的”权力下放法案”。这场看似普通的立法争议,其实是国家的路线之争,暗藏多重危机。但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个“权力下放法案”竟然是伊朗总统提出来的。在新阶段,这显然是一个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提案。
对此,我们可以从四个视角来分析这一法案的系统性风险:
一、国家安全角度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当前伊朗面临的外部威胁空前严峻,若非俄乌战争严重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实力,这一次以色列和伊朗的战争,再加上美国的介入,伊朗的政权大概率已经换了。在形势如此紧张的当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资源足够集中有利于高效率调配,也就有利于对抗外部压力。说白了,当你的经济不够发达、资源不够充裕的情况下,形势越紧迫,权力和资源就越需要集中,因为这样就可以及时把资源调配到需要的地方去,一则有利于形成对外合力,二则有利于避免局部矛盾激化。历史上,所有王朝或政权更迭,往往不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不行了,而是由于中央调配资源的能力没有了。在中国,明朝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资源掌握在江南士绅手里,中央没有足够资源应对自然灾害和叛乱,最终导致王朝崩溃。清朝,其实情况也差不多,面对列强坚船利炮没有足够资源应对,其实并不是整个中国没钱了,而是清政府没钱了。

因此,对伊朗来说,现阶段绝对不是分权的时候,而是更加集权的时候,通过集权控制资源流动,让发展和消耗都是集约型的方式,从而让自己支撑得更久,以便于能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活下来。
但是,伊朗在自己本来资源就不多的情况下,却要把中央集权分到地方,这岂不是给地方为了自己利益囤积资源的机会?最终岂不是中央缺少资源而丧失权威,从而逐渐对整个国家失控?所以,就从这一点上来讲,你都不知道这个伊朗总统到底是蠢还是坏?!
很显然,伊朗议会还没有失控,哈梅内伊还有权威,所以伊朗议会最终否决了法案,并且特别强调了”保护国家安全”。但是,这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法案被否决了,而是这个法案是伊朗现任总统提出来的,这表明伊朗高层的国家路线分歧极其严重。那么,如果哈梅内伊突然出了意外,伊朗内部政治就可能爆发大的动荡。
二、地方割据风险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都想分裂伊朗,他们最想做的就是通过渗透实现局部突破。如果伊朗的权力分散了,其后果就是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将大幅下降,而地方则会很快形成与伊朗国家整体利益不一致的地方利益集团。如此一来,伊朗地方割据的风险会大增。

试想,伊朗境内有库尔德人、阿塞拜疆人、波斯人等民族,尤其是像库尔德人和阿塞拜疆人这样的少数民族都有聚居区,地方势力本来就长期存在,再考虑到现在伊朗掌握权力核心的多是阿塞拜疆人,波斯人本来对此就不太满意,试想这样的改革下,是不是地方可能会形成独立势力?我们从2016年议会选举就能看得出来,伊朗地方保守派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从未停止。当前,美西方的经济制裁已经导致了伊朗民生困顿,若再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极易形成”国中之国”。就像叙利亚危机初期,地方权力膨胀最终引发全面内战,并最终导致阿萨德政权倒台。
所以,按现在的形势割据,伊朗如果真的进行这样的分散权力改革,那无疑将加速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将会严重影响伊朗的稳定。
三、中央向地方分权的后果是将会被更加严重的渗透
对伊朗来说,外部势力渗透早已露出獠牙。暂不说过去些年被以色列摩萨德刺杀的伊朗核科学家,就伊朗与以色列这12天的战争内,就有大量军事高层被以色列暗杀,还包括10个核科学家。这些人是怎么被刺杀的?就是被精确定位了。这些高官是如何被精准定位的呢?从技术上看,他们显然是通过某种手段精准定位了这些人。而 根据公开媒体的报道,伊朗现任总统上任后很快就放开了美国的社交媒体,而以色列刺杀伊朗高官的局面被遏制就是伊朗断网了。
而根据媒体的报道,欧盟7月20日威胁重启制裁,美国更是在早前直接空袭核设施,而在美国决定轰炸伊朗核设施后,欧洲主要国家都站在了美国一边,德国总理直接宣称以色列在中东是在替西方干“脏活累活”。这些情况都表明,美西方和以色列都对伊朗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其分裂。那么,在此之前,美国和以色列必然加大对伊朗的渗透力度。试问,如果伊朗中央政府大规模向地方分权,岂不正符合美西方分而治之的策略吗?如果这个时候,美西方与伊朗少数民族地方势力勾结,扶持地方反对派,是不是就可能推翻伊朗政权?此前,伊朗议会情报委员会主席就曾揭露,近年多起地方骚乱都有境外资金支持。此时保持中央集权,实为明智之举。然而,伊朗总统却想分权,简直让人无法理解!过去些年,连美国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伊朗总统却想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得不让人多想他到底是坏还是蠢。

事实上,如果非要给伊朗总统找些合理的理由的话,那么唯一表面上看有点合理的逻辑,就是为了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从而增强经济活力。然而,现实是,伊朗经济现在依靠地方政府不可能有活力。伊朗2025年通胀率已突破40%,其直接原因就是美西方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全面封锁。在这种情况下,若实施权力下放,各省经济政策必然出现分化,那就为了自己地方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了,伊朗中央可能在财政上严重受制于地方,会被地方截留而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事实上,对伊朗来说,其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抱东方大国的大腿,好好深化合作,多卖给东方大国一些石油、资源,多赚一些外汇,多从东方大国买一些工业品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业能力。事实上,当前的伊朗更需要集中资源突破制裁,分散权力只会让经济雪上加霜。因为,对伊朗来说,西方并不会因为你中央政府下放地方权力而放开对伊朗石油的进口,他们也必然会以购买资源来换取伊朗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的交换,如此一来二去,地方政府可能就直接听命于西方国家了。
所以,这事对伊朗来说实际上是一场生死博弈,这场否决案背后,本质是伊朗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较量。总统试图通过分权推进经济改革,但议会强硬派更看重安全维稳。这种矛盾在中东乱局中具有普遍性——埃及塞西政府、沙特王室都在集权与改革间寻找平衡点,但真正明智者无不是进行权力的集中,同时想办法与外部资源合作,再用市场手段推动经济改革,而不是直接向地方分权。
伊朗,现在继续去投西方所好早就来不及了,这种西式改革有百害而无一利!幸亏在伊朗议会被否决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问题在于,如果哈梅内伊发生了意外呢?伊朗内部还能遏制住总统的西方式改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