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纽约校园推「修复式正义」10年 校安事件飙升 学者批改革失败

    研究发现,实施修复式正义的十年间,纽约市学校不仅安全事件通报翻倍,学生缺课率也飙升;研究者批评,该政策的推行管理已被证明失败。(路透)

    近十年来,纽约市教育局投入近1亿元推动校园修复式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主张以沟通、调解代替传统惩戒制度,避免更多学生遭停学等处分。但研究发现,这十年间,不仅校园安全事件通报翻倍,学生缺课率也飙升;研究者批评,该政策的推行管理已被证明失败。

    修复式正义由前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于任内推动,初衷是减少停学等惩罚对弱势学生的影响。2015年起,教育局规定2年级及更小的学生停学需经教育局批准;2016年起,停学几乎被全面禁止,转而强制学校使用修复式正义方式处理行为问题。

    举例而言,在过去若学生间发生肢体冲突,校方可能会施以暂时停学处分;如今,在修复式正义的实践中,则倾向安排双方与老师共同进行对话,讨论受伤害感受与关系修复方式。保守派智库曼哈顿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指出,不少教职工反应,此类作法未能有效维持课堂秩序,令学生缺乏约束,削弱教师权威,使学习环境混乱。

    与减少纪律问题的初衷相反,数据证明,修复式正义推行之下,旷课率与校安案件均增加。其中,全年缺课超过18天的长期旷课人数比率,五年之内自26.5%飙升至34.8%;虽然其中有疫情影响因素,但后果仍不能小觑。而纽约市警(NYPD)校园安全部分(School Safety Divison)接获的案件,也由2016年第一季的1209起,大幅上升至2025年同期的4128起。

    曼哈顿研究所指出,内华达州与乔治亚州等地的大型学区,已纷纷开始回归传统惩戒制度,认为缺乏结构与问责的修复式正义难以应对校园暴力与教师压力;由于缺乏纪律手段,教师面对屡次违规学生时无所适从。

    报告认为,修复式正义并非毫无效用;事实上,部分纽约市的特许学校因有较大自治权,能将修复式正义作为传统纪律的补充工具,实施上成效尚佳。这也证明,修复式正义需要创建在稳定的管理结构及权威领导力之上,才能发挥正面作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