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男篮往事:姚明打了多少无意义的比赛(组图)

    就当打工人正困于“请假羞耻”的魔咒中时,刚从美国回到国内的杨瀚森,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就在昨天下午,杨瀚森在微博上就“打不打亚洲杯”这件事给了明确的说法。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点回国,多半是要跟随国家队开启一系列热身赛了。但事实证明,小杨应该是来向篮协领导、国家队教练组做当面的汇报、请示和敲定的。中国篮协官媒随后发布的消息也说,他是“第一时间向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汇报了在美国参加选秀训练营和夏季联赛的情况,并向国家队和中国篮协申请”。


    图说:杨瀚森微博官宣不参加亚洲杯的决定,这件事篮协和球员都处理得公开坦诚。

    这又说明了,杨瀚森如今的经纪团队非常靠谱。毕竟身在体制内,遇到难以决断的重大事项,多请示、多汇报总不会错。而且,能当面沟通,就别觉得光靠一通电话、一封电邮能搞定。毕竟时差和距离本就是误会滋生的土壤,2002年王治郅遇到类似问题时,不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才让局面失控的吗?

    所以即便不打亚洲杯,杨瀚森这趟回国也是必要之举;而干脆利索的“准假”,也让篮协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正面风评。但这一变化似乎又有迹可循——刚刚在深圳结束的女篮亚洲杯上,正在WNBA征战的李月汝就未被征召回国。即便在两年前,这样的情形都是不可想象的。


    图说:不参加亚洲杯,意味着杨瀚森有更充裕的时间为NBA新赛季做准备。


    旅外球员在休赛期“为国征战”,这是多数欧美强队都要面临的课题,可在中国篮球的语境下,此事引发的争议似乎格外大。一方面,是传统价值观和职业体育的残酷现实发生了碰撞;另一方面,我们在过去30年里习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少数“个高的”身上,才让中国篮球的历代核心们,在每年夏天变得如此分身乏术。

    多重要的赛事要征召?亚洲杯是一道“分水岭”像女篮核心韩旭在2023年被从WNBA召回参加大运会的情况,毕竟还是少数,这也跟我们作为东道主想要力保一枚大球金牌有关。2001年男篮还尽遣主力参加了北京大运会呢,彼时阵中的姚明、王治郅,还未曾体会过之后他们要经历的,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夏天。

    第二年的釜山亚运会男篮比赛,距离自己首个NBA赛季开营时日无多的姚明,还是出现在了阵中;而此前已经缺席世锦赛的王治郅,并没有在与篮协的博弈中服软,也由此开始了他多年被封禁的时光。中国队在决赛中被东道主韩国队逆转,痛失金牌,似乎也加剧了这一次割裂。

    图说:姚明正式踏入NBA之前,他甚至还参加了当年的釜山亚运会。


    可谁曾想到,王治郅居然在2006年多哈、2010年广州和2014年仁川这3届亚运会上保持全勤,并贡献了全队把金牌挂在他一人脖子上的“名场面”。至于姚明,2002年是他运动员生涯参加的唯一一届亚运会。在NBA繁重的赛程之余,多重要的比赛需要把姚明征召回来,各方也有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

    奥运会、世锦赛,这重要性不言自明的世界大赛,姚明即便遭遇伤病也会赶着趟儿火线增援。在他正式退役前的3届奥运会、2届世锦赛,姚明每次都是负重前行。重要性降一档的亚锦赛/亚洲杯,姚明连续参加了1999、2001、2003和2005这4届,其中2届发生在他进入NBA之后。

    在征召NBA球员“为国出征”这件事上,亚锦赛(以及改制后的亚洲杯)的重要性似乎是一道“分水岭”。毕竟在亚锦赛时期,获得冠军即意味着可以直通之后的一届奥运会,的确有派遣全主力参赛的必要。再往下论,在战略意义和实际影响都属第一档的亚运会上,对于旅外的男篮核心就是“非必要不征召”了。2010亚运会,即便是在广州本土举办,彼时刚被交易至奇才队的易建联也没有出现在男篮阵中,而是尽早赴美与新球队融合。

    至于高频参加亚运会的王治郅,那是因为他的NBA生涯早在2005年就告一段落了。

    图说:王治郅归国后连续参加3届亚运会,2010年广州的“名场面”让人动容。

    除此之外,历届男篮的核心若是因为其他热身赛、邀请赛被频繁征召,篮协就多半要被诟病了。所以,当更年轻的球迷翻开姚明的履历,赫然看到2006、2008两届斯坦科维奇杯的征召经历后,多半会不理解。但这也并不算过分——一来两届分别是世锦赛、奥运会前先导的热身赛,本就是备战的一部分;二来彼时的斯杯欧美强队尽遣主力,实战意义很大,不像后面逐渐沦为鸡肋。

    综合起来说,篮协“让姚明打了很多无意义比赛”的刻板印象,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经历了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等NBA球员在休赛期回国参赛的实践与摸索,篮协和各方之间也维系着某种默契的平衡。虽然谈不上开明,但至少不会昏招频出。

    从冲突到平衡:尊重专业和规律,摸索不是一朝一夕姚明早年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给之后的很多事作为注脚:“我希望祖国的人民看到:一个人能够心中装着祖国,同时又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但在此之前,举国体制之下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价值观看来,“为国征战”当然是球员首要的职责。更何况,在2001年之前,中国篮球也从未碰到每年夏天难解的谜题。

    随着王治郅在2001年登陆NBA,那个迟早要面对的难题终于摆上了桌面。那个赛季他随独行侠队(当时译作小牛队)打到了西部半决赛,但还是在休赛期回国参加了上海亚锦赛,以及北京大运会。虽然当年11月还是如愿赶上了独行侠队的新赛季,但王治郅开始意识到,他夏天投入心血参加的训练和比赛,并不在NBA球探的雷达范围之内。

    于是在2002年夏天,当他与独行侠队的合同已经结束后,在休赛期留美参加夏季联赛,从而赢得一份新的NBA合同,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让王治郅难以取舍。那年夏天,大郅和国家队其实已经在美国会合,而他本人也愿意出战即将开始的世锦赛。可双方的谈判中捆绑了当年釜山亚运会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这意味着大郅最早要到十月下旬才能再度赴美。这种情况下,新赛季的NBA合同只能是空想。


    图说:当年王治郅的“滞美不归”事件,说到底篮协和个人处理起来都没经验。


    在几度沟通不畅之后,25岁的王治郅虽然签下了一份3年的新合同,可却等来了国家队将其开除出队的消息。再加上他作为现役军人的敏感身份,“叛逃”的大帽子扣了上来,紧接着就是长达4年的全面“封杀”。直至2006年,在多方斡旋下游子归来,心结才慢慢解开。

    在那之后,不可能再回到NBA的王治郅,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国家队需要他参加的世界、洲际大赛。可中间被凭空抹去的那4年,对于他本人和中国篮球而言,都意味着很多可能性的消散。

    当这个难题摆在姚明面前时,你能看到在经历过王治郅的风波后,两方都更加谨慎而试探的姿态。诚然,姚明并不需要在每个休赛期为下一季的合同犯愁,可火箭队对他使用产生的消耗也是王治郅不能比的。虽然篮协默契地“免除”了姚明打亚运会的任务,可他那份异乎常人的责任感,使他在生涯的最后几年,一直在为了国家队的任务而与伤病的恢复速度赛跑。

    2005年6月做了左脚脚踝骨刺手术,他赶上了那年9月的多哈亚锦赛;2006年4月遭遇左脚小脚趾骨折,他赶上了那年8月的日本世锦赛;2008年2月遭遇左脚脚踝应力性骨折,他愣是凭着超人般的意志,站上了五棵松的奥运男篮赛场……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几乎已经为中国篮球燃尽的姚明,甚至还出现在了2010世锦赛、2011亚锦赛的备战名单之内。

    在两位老大哥用经验和教训铺路之后,NBA生涯相对较短的易建联,虽然仍在很长时间内要把国家队独自扛在肩上,但每年夏天的博弈和内耗不再存在。撇开奥运会、世锦赛不论,与他的NBA日程表可能存在冲突的洲际大赛中,2010年的亚运会他并未参赛,而2011年武汉亚锦赛率队夺冠,也因为那年的NBA赛季停摆至圣诞节才开打,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冲突。


    图说:“劳模”易建联撑起了姚明退役后中国男篮的一片天。

    甚至在那之后,夏天为国家队出战的经历还为他重新赢得了NBA的垂青。只是2016年与湖人的那次短暂结缘,并没有坚持到新赛季真正鸣锣开打……

    当希望不再寄托在一个球员、一届比赛之上,反而更有希望在杨瀚森今年首轮第16顺位被摘牌之前,2016年的那个夏天,是最后一次有中国球员在选秀中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是中国男篮最后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的救世主心态,中国男篮终究要摆脱的,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长久的痛苦和幻灭。奥运赛场,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世锦赛改制为世界杯,在2019年作为东道主从无尽期盼转为一地鸡毛后,留给我们的回忆并不算得美好;原本被赋予极高意义的亚锦赛改制为亚洲杯,不再承载“奥运会直通车”的功能,再加上澳、新两个大洋洲强敌并入,好像拿不了冠军是可以理解的了……

    2017年的亚洲杯,养伤的易建联没有出现在大名单内,而两位征战NBA夏季联赛的主力——周琦和丁彦雨航,先是获得了延后国家队报道时间的许可,后来也都没出现在最终12人名单内。那届亚洲杯,中国队拿了个平平无奇的第五名,而从那开始我们似乎也放下了一些执念。到了2022年的印度尼西亚亚洲杯,大面积感染新冠的中国队又倒在1/4决赛。当时的感觉,心疼更多一些。

    图说:周琦在亚洲赛场仍是大杀器,可我们对于亚洲杯等比赛似乎没那么执念了。


    在世界舞台,我们全面落后;在亚洲赛场,我们也再无优势可言。在那些年里,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我们包揽篮球的4枚金牌时,居然有种超常发挥的窃喜。这并非是某种摆烂和躺平的心态,更像是中国男篮放下了某种萦绕我们30年的执念。既然身处在这样一个低潮期,是否也不必带着唯成绩论的心态,去“折腾”那些能给中国篮球未来照入一丝微光的少数人?

    今年夏天,为中国篮球在NBA重新点燃希望的杨瀚森,终于被国家队密集的赛事安排“放过”了。这放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如今它发生了,是因为各方都在不断摸索,相向而行。


    图说:未来会有更多大赛需要杨瀚森的贡献,不必急在这一朝一夕。


    易建联、周琦、丁彦雨航都缺席了的2017年亚洲杯,催生了郭艾伦国家队单届赛事的最佳表现,也让20岁的胡金秋第一次在洲际大赛中被委以重任。2025年的夏天,当篮协决定给“全村的希望”杨瀚森更充裕的时间备战NBA新赛季时,或许也意味着在未必理想的战绩中,有更多未来的希望等待我们去挖掘。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