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航母编队首破第二岛链 总吨位超20万吨(图)

    据《环球时报》援引日本《读卖新闻》消息报道,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在不久前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期间,组成两支航母战斗群在关岛-硫磺岛-南鸟岛一线进行了激烈的海空演训,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突破第二岛链,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战斗力的跃升。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两支航母战斗群规模庞大,仅“辽宁”舰航母编队属舰多达9艘,总吨位突破20万吨,至于通用垂发数量更是达到656单元,堪称是史无前例。航母“辽宁”舰负责扮演美海军航母战斗群,“山东”舰则担负前出迎击重任。

    在今年6月上旬,完成首次突破第二岛链壮举的“辽宁”舰航母编队,下辖有9艘舰艇,分别为3艘055型万吨大驱“南昌”号、“无锡”号和“拉萨”号;3艘052D驱逐舰“南京”号、“太原”号及“齐齐哈尔”号;4艘054A型护卫舰“安阳”号、“滨州”号、“烟台”号和“潍坊”号;1艘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和1艘903型综合补给舰“可可西里”号,编队总吨位超过20万吨。



    “辽宁”舰航母编队的规模,与美国海军实战化部署核打击航母战斗群的规模相当。按照美国海军于2017年颁布施行的《海军作战部长指南》(简称316C)规定,海军航母战斗群通常由1艘航母和5~7艘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驱逐舰)组成,不再强制要求编入攻击性核潜艇。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均已“宙斯盾”化,能够在装备体系层面做到至少3艘能垂直发射“战斧”类导弹、3艘能发射“鱼叉”类导弹、4艘装备拖曳阵列声呐的要求(2016年版《海军作战部长指南》)。



    解放军海军在此次西太平洋战巡中出动如此之多的水面舰艇,主要是能够从兵力配置方面尽可能地接近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规模。尤其是通用垂发的数量,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有必要做重点解读。

    055型万吨大驱采用HT-1型垂发装置,数量为112单元,直径达850毫米,超过了MK41的635毫米与MK57的710毫米。且深度达9米,能够兼容更多的大型导弹,,装填反舰导弹、中远程防空导弹、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甚至发射鹰击-21舰载高超音速导弹。

    052D导弹驱逐舰也配备HT-1型垂发装置,数量为64单元,直径参数相同;区别在于深度,052D的垂发由7米的中型发射模块与9米的大型发射模块组成。装填大型导弹的能力比055要少一些。

    054A护卫舰则装备H/AJK-16型垂发装置,数量为32单元,适配弹种较为单一,主要由“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与“鱼-8”反潜导弹构成。




    在今年7月初,在辽宁舰与山东舰结束训练返航之际,官方报道提到了以上两舰开展过的演练科目,依次为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和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等。其中防抗打击、对海突击与对空防御这三个科目体现出了垂发装置技术性能与装备数量的价值。垂发装置通用性越强,装备量越大,意味着中国海军在与美国海军的交手中,会占据更多的赢面。

    在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突破第二岛链的演训行动期间,“辽宁”舰在对抗演习中扮演了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日本《读卖新闻》的反应十分震撼,他们深知,随着中国海军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美日等国依托特殊地理环境构建的第一、第二岛链已经开始崩塌,岛链的实际价值逐渐缩水。中国海军突破岛链封锁取得制海权优势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最重要的是,中国不光有航空母舰吗,还有强大的岸基对海打击能力,解放军已建立起由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为核心的反航母作战体系。该体系经过不断完善发展,被证明极为有效,美国海军方面已经把中国的岸基对海打击火力作为头等威胁。

    从战略角度来讲,岸基对海打击力量应该与海基力量相互协调、相辅相成。通过统一的太空侦察、多域目标指示体系的运用,组成完整的攻防体系。“辽宁”舰和“山东”舰进行的“互为条件、互为对抗”的实战演练,让中国海军收获良多,可为解放军的反航母作战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此次行动验证了中国海军远洋持续部署能力,在广袤大洋上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实力。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其战略意义远超地理突破本身。待“福建”舰服役后,中国海军的航迹必将不断延伸,未来还会赴夏威夷和印度洋,甚前出至美国西海岸,我们不干什么,就是去看看。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