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军招标:5万无人机全歼解放军登陆部队?(组图)

    7月23日,台湾军备局发布了新一轮的无人机公开招标公告,计划在2026年到2027年之间,采购5款军用商规无人机,总数量为48750架,规模相当庞大。


    ▲台湾采购军用商规无人机

    所谓的军用商规无人机,指的是按照商业技术开发的消费级无人机,但只要经过轻微改良后就可以满足军用需求。举个例子,就相当于俄乌双方都曾经给“大疆”无人机挂上炸弹。

    台湾要采购的这5类无人机,与“武装大疆”非常相似,它的核心部件包括飞控系统,电池,摄像头等,全部采用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目的是降低生产和获取的成本,保持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优势。但只要稍加改良,就可以实现侦查监视、目标指示、甚至是电子干扰、精确打击任务,用于非对称作战需求。台湾军备局的这一做法,显然参考了俄乌战场乃至于近年来多场局部冲突的经验。

    ▲台湾采购军用商规无人机


    按照台湾军备局发布的细则,其采购的近5万架无人机,又可以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甲型无人机采购数量最多,达到了3.4万架。它是一种控制距离大约6公里的无人机,可以携带2.5公斤的载荷,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超过30分钟。除了被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之外,还要便于携带和操作,适合近距离作战。

    乙型无人机的采购数量大约为4300架,作战距离超过了25公里,可以携带10公斤的载荷。除了弹药外,还可以携带光学设备,滞空时间至少有60分钟以上,具备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适合中距离作战。丙型无人机采购数量大约为3950架,它的控制距离高达公里,同样可以携带10公斤左右的载荷,需要满负荷飞行2小时以上。丁型无人机采购数量约为5800架,可以携带2.5公斤的载荷,作战距离超过30公里,可以快速部署,还需要有一定的AI能力。

    ▲台湾采购的军用商规无人机


    戊型无人机采购的数量最少,只有700架,但是它的技术含量更高,适合更复杂的作战环境。它的平均速度大于80千米/小时,满载和飞行可以达到2.5公里以上,总里程超过100公里,主要携带光学载荷,执行各类侦察任务。

    接近5万架的各类无人机采购计划,在台湾军队历史上已经属于最大规模。2023年,台湾军备局仅仅发布了3000架无人机的招标,如今直接达到了16倍。

    ▲台湾无人机工厂

    这些无人机并不是从外部进口,而是全部由台湾本土的企业生产,甚至明令要求了不能采用大陆制造的各类无人机零部件。这么做一方面是资助本地无人机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技术泄密。这些无人机装备台湾军队后,可以提供全方面的需求。甲、乙、丙三型综合来看,全都属于中近距离的战场监视和侦察无人机。

    它们可以安装高清的光学设备,红外设备,为班、排级部队提供目标指示。而丁式、戊式可以安装热成像设备,获取解放军登陆部队的目标位置、移动轨迹、并为整体指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由于台湾已经从美国购买了M142“海马斯”和M109自行火炮,这些无人机,均能为炮兵部队提供精确的目标数据,进行火力引导,提升战场反击能力。


    ▲台湾无人机部队


    当然了,除了这项最基本的侦查功能之外,甲式和乙式明显还可以执行自杀式任务,他们可以挂载小型弹药,对解放军登陆部队的人员和坦克装甲车辆等进行杀伤,通过“蜂群”联网,台湾设想它们可以进攻、干扰、摧毁解放军的关键目标,尤其是随着大部队登陆的解放军坦克99A、15式、05式等车辆。

    台湾军备局的这一招标行为,显然是想要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增强台军的防御能力。但是,无人机作为现代战场上的典型“非对称作战力量”,从本质上说,若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作战环境的支持。不同于乌克兰,台湾缺乏纵深,且无法进行持久战。5万架无人机,也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两岸之间的巨大军事实力差距。且不说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会装备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和无人机干扰装置,其他配合登陆的部队,防空火力、电磁压制能力、火力覆盖能力也远在台军之上。台军想要靠这些无人机就逆战战场局势,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了。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这些无人机,大概率还是能给台军买一点心理安慰。至于有没有用,可能并不重要。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