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I时代找工作「AI教父」辛顿:2工作可以考虑

    进入AI时代后,辛顿认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让AI既拥有超凡智能,又甘于辅助人类。图为辛顿早前数据照。(路透)

    AI教父」辛顿 (Geoffrey Hinton)日前受访时曾表示,重复、枯燥的脑力劳动将优先被人工智能(AI)取代,因此他认为,现在一个不错的选择是去当水电工。除了水电工外呢?辛顿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说,写电视节目剧本也行。

    「我认为要做到和人类一样好,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电视节目,可能五年内就能写出不错的剧本。但对于那些真正有深度、有趣的电视节目剧本,我觉得可能还需要更久的时间。」

    辛顿是著名的AI研究者,尤其以其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贡献而闻名。辛顿曾于2018年获得图灵奖,目前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2024年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辛顿近日首度访问中国,出席由官方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据新华社报导,辛顿26日在WAIC发表演讲时指出,回顾过去60年AI发展历程中的两种模式,一种是逻辑型,认为智能的本质是推理,以规则操纵符号表达即可实现;另一种以生物为基础,认为智能的关键在于神经网络的连接。

    辛顿表示,根据符号AI理论,句子可转化为精确的逻辑表达式,但他认为实际上人们不是这样理解句子。他以乐高积木为喻,阐释词语的动态组合。

    「用乐高积木可搭建出任何形状,其组合维度可达上千种,这本质是一种建模,语言也是如此。」辛顿说,每块积木就是一个词,虽然有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词语,但每个形状都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变形,与其他词语契合。

    每个词都有许多形状奇特的「手」,需要与其他词语「握手」才能组合。所以,语言理解更接近于蛋白质折叠的立体构象过程,而非简单的逻辑符号转换。

    辛顿说,计算机科学有软硬之分,即便硬件毁灭,软件中的知识永存,且分享方便。而人类知识传播效率低,如通过讲话每秒最多传递约100比特(bit)的信息。若能源便宜,电脑运算的优势更明显。

    「这引发我的深切忧虑。人类已习惯作为顶级智能存在,很难想像被更高级智能主导。就像饲养小老虎作为宠物,我们必须确保其长大后不会反噬。」

    辛顿说,AI在医疗、教育、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价值不可替代,单方面禁用AI不现实,建议各国自主开发AI技术,但共享「保持AI良性」的研究成果。

    他指出,训练超级AI时,如何能让它既拥有超凡智能,又甘于辅助人类,这是值得全球通力合作的重大议题。

    会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被问及,除水电工,还有哪些脑力劳动不会被AI取代时,辛顿笑着回答:「比如写电视节目剧本这件事」。

    辛顿今年6月中接受播客The Diary Of A CEO专访时表示,工业时代技术革命(如ATM)无法与AI革命相提并论,因为前者替代的是体力劳动,而AI替代的是认知劳动。

    辛顿以其侄女的工作为例称,他侄女处理一封投诉信因有AI的辅助,从过去的25分钟骤降为5分钟,这代表一个人可以完成过去五个人的工作。他预期,未来「一个人+AI助手」的组合将能完成原本需要10个人的工作,其中律师助理、客服中心之类的工作最危险。

    辛顿当时还说,「现在一个不错的选择是去做水电工」,这类蓝领工作被AI取代的风险比较小。

    辛顿并称,在公平分配的社会中,如果生产力大幅提升,每个人都应该过得更好。但如果能用AI取代很多人,那么被取代的人将过得更糟,而能提供AI以及使用AI的公司会过得更好,这将扩大贫富差距。

    因此对于「AI能将创造新就业」的论点,辛顿表示怀疑。他认为,一旦AI足以完成大多数脑力工作时,人类能做的事情将所剩无几,「你必须具备极高技能才能从事AI无法胜任的工作。」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