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欧盟勉强吞下15%关税 梦醒认清现实:实力无法抗衡川普拳头

    美国总统川普(右)与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左)握手,此前美国宣布美欧敲定贸易协议。(路透)

    美欧已敲定贸易协议,条件包括美国将对多数欧盟产品课征15%关税,欧盟承诺加码6000亿美元投资美国等。路透分析,欧盟最终发现自己欠缺足以压制川普的筹码,只能接受一份勉强可以吞下的协议。

    欧洲在与美国历经数月僵局后达成共识,尽管15%的关税税率已经比川普几天前威胁的30%来得更容易接受,却并非是欧盟原先曾坚持达成的零关税协议。这对欧盟来说,不啻是一记现实的警钟,提醒它想成为足以与美国或中国抗衡的「经济强权」,仍有一段距离。

    这一场「冷水澡」格外冰冷刺骨,因为欧盟长期来自诩为出口大国、强调以规则为基础进行贸易,理由是这样同时有利于自身的软实力与全球经济。

    路透分析,虽然欧盟与美国谈成15%的关税协议,而非受威胁的30%税率,应可让欧洲避免陷入衰退,但经济可能仍将低迷。根据欧洲央行上月预测,在两种关税情境下,欧元区今年经济成长率将落在0.5%至0.9%之间,相较下,若无贸易紧张情势,成长率可望达到超过1%。

    这也是几个月前、也就是「川普2.0」时代还没来临之前,难以想像的结果。当时,欧盟和全球多数地区一样都预期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仅约1.5%。

    就算在5月时,英国与美国敲定了10%基准关税的协议,欧盟官员仍坚信他们可以谈出更好的条件,也就是「零对零」关税协议,自信地认为欧盟经济实力足以与川普抗衡。

    欧盟握有的筹码不如美国多

    然而欧盟在与美国谈判数周却毫无成果后,欧洲国家终于接受10%已是最佳条件,并在接下来几周的协商后,接受了与美日协议相同的15%关税税率。

    一位欧盟高层官员透露,「欧盟没有比美国更有筹码,而川普政府不急着谈成」。这位官员和其他人指出,来自欧盟出口企业的压力促成协议落定,从芬兰诺基亚到瑞典钢铁大厂SSAB,这些企业急欲减少冲击他们业务的不确定性。

    一位欧盟外交官说:「我们拿到一副烂牌,这是现况下最好的打法了。」「近几个月清楚显示,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对欧洲企业造成多大冲击。」

    这种「不对等」的条件明确反映在美欧最终协议中。欧盟除了会撤回对美国现有的报复行动,并继续依现有条件开放美国商品进入市场,还承诺将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尽管时程和细节尚不明确。

    美企提供的服务太受欢迎

    路透分析指出,随着谈判推进,欧盟逐渐意识到,若全面对抗,它所承受的损失将更大。

    欧盟原先威胁要对美国报复的措施,总额仅约930亿欧元,远低于其对美国的近2000亿欧元贸易顺差。

    此外,虽然愈来愈多欧盟成员国也研拟一系列「反胁迫」措施,让欧盟能针对来自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这些服务顺差规模去年约750亿美元。然而,剑指美国数字服务的想法,并未获得明确的多数支持,因为欧洲公民享受这些从Netflix、Uber到微软云端服务等广泛服务,而且欧盟本土少有替代品。

    德国批发与出口协会(BGA)将美欧贸易协议形容为痛苦的妥协,对许多欧盟成员国甚至构成「生存威胁」。该协会主席扬杜拉表示:「过去几个月应视为一记警钟」,「欧洲现在必须为未来做好战略准备,必须与全世界的最大型工业强权达成新的贸易交易」。

    美欧敲定贸易协议,美国将对多数欧盟产品课征15%关税。(路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