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7月30日),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加拿大的贸易谈判最后期限仅剩两天。加拿大总理办公室证实,卡尼的首席助手布朗夏尔(Marc-André Blanchard)已随跨政府事务部长勒布朗(Dominic LeBlanc)一道,前往华盛顿与特朗普政府代表进行会谈。

据本地英文媒体环球邮报报道:布朗夏尔的职位,是总理幕僚长(chief of staff)。他在数周内曾两次参与美加贸易磋商,这次前往华盛顿,是他第三次参加谈判。
布朗夏尔此番赴美的时间点,正是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发出最后通牒,若本周五也就是8月1日前无法与加拿大达成协议,美国将把现行25%的关税提升至35%。
据悉,自重返政坛以来,特朗普已对加拿大实施多项高额关税:钢铁与铝制品50%、汽车25%,其余不涵盖在《美墨加协定》(USMCA)中的商品则一律征收25%关税,仅石油、天然气和钾肥例外,关税为10%。
尽管加方在谈判最后的关头,派出了总理的首席助手,但是评论人士指出,这并不能改变谈判僵持的局面。事实上,卡尼和特朗普早前均承认,协议可能无法在周五截止前完成。
就在本周,欧盟与特朗普政府达成新贸易协议,成为继日本之后又一与美方妥协的主要经济体。该协议包括广泛适用的15%关税(部分行业获得豁免),欧盟也承诺将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并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尽管协议未取消钢铁与铝制品的50%关税,但欧盟获得了某些配额和条件性豁免。
加拿大政商界高度关注欧盟的协议进展,视之为美方立场可能的风向标。然而,加拿大总理卡尼强调,加拿大不会简单照搬欧盟模式。
“每个国家的处境不同,我们与美国地理接壤,这本身就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卡尼在爱德华王子岛出席记者会时表示。
加拿大面临选择压力,需警惕“仓促应对”
包括英国、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在内,特朗普已与多个国家达成“握手协议”,即非正式的贸易安排。这些协议保留了基准关税,税率在10%至20%之间,并对特定行业实施关税豁免或减缓。尽管高于年初水平,但这些税率低于特朗普曾威胁的上限。
分析指出,加拿大当前虽处于相对有利地位,但面对美方不断加压,仍需谨慎因应,避免“仓促应对贸易敲诈”。由于《美墨加协定》给予原产地规则下的商品豁免,大部分加拿大出口商品依然得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数据显示,仅今年5月,就有90%的加拿大对美出口商品享受免税待遇。
不过,若谈判破裂,加拿大未来仍可能面临美方加征的新一轮关税压力,谈判结果将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