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东部,莱芒湖畔的小城Neuvecelle,空气总是带着湖水的湿润与山林的凉意。这里有一栋安静的老宅,外墙爬满了藤蔓,铁质门扉痕迹斑驳。几位志愿者蹲在大门前,绝望又苦涩地望向镜头,两只猫咪趴在地上无处可去。
身后曾是他们的家园,如今却再也无法提供庇护。
它是“自由猫学校”(École du chat libre)的所在地——一个由志愿者运营的动物救助站,安置着无数流浪猫,接纳着那些被人遗弃的小生命。
可现在,它被霸道地占据,又毫无办法。
2020年秋天,协会负责人帕特里夏·多尔夏尼(Patricia Dolciani)出于善心,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年女性连同她的宠物一起收留在救助站里,“只是暂时过渡,直到她找到新的住处”。
然而,没人想到,这个看似单纯的善举,却演变成一场长达五年的噩梦——这位八旬老妇占据了房屋大部分空间,换锁、霸占物资、挥霍协会资金。志愿者们称她为“无情的占屋者”。
帕特里夏至今记得那天:“她的狗和三只猫被带到我们这里,当时她已经无处可去。让她流落街头?我们做不到,”她哽咽着说。于是,协会破例接纳了她——一间临时的房间,供她安身过冬,直到找到办法。
然而,仅仅数月后,这位老妇就悄然将自己的物品堆进了用于隔离猫咪的房间,接着又占据了兽医护理区。最令人震惊的是,有一天,帕特里夏发现:房门锁被换了。“我们甚至再也进不去了。”
“她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主人,却不给我们留下任何余地,”志愿者阿曼丁回忆道:“我们还要帮她打扫房间!”
随着这位老人住进来,救助站的卫生状况迅速恶化,志愿者不得不为她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十五名志愿者因无法忍受辱骂和压迫离开协会,只剩少数人苦苦支撑。
繁重的劳动甚至不是最痛苦的,更大的打击来自财务。暴涨的电费更是压垮救助站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老妇“全年开足暖气,甚至夏天也不关窗”,于是电费翻了一番,涨到7500欧元。救助站预付了8000欧元,帮她安置财物,她至今一分没还。
自行车坏了,她就偷救助站的车,光明正大用了一年,帕特里夏花了1000欧元才修好。她甚至擅自收取猫咪寄养费,把钱揣进自己口袋,还理直气壮说24小时都在照顾猫。
“那绝对是谎话,”帕特里夏愤怒地说。一次好心,却让整个救助站被无赖的老人吸干了血。
帕特里夏终于忍无可忍。他们花费2500欧元请来司法执行官,又投入2000欧元聘请律师,试图挖去这块寄生的毒瘤。2024年11月19日,托农(Thonon)法院终于判令老妇搬离。但判决形同虚设——她拒绝离开,警方也未采取行动,理由是“需医疗评估”。
“如果继续下去,自由猫学校将被迫关闭,”这位负责人几乎绝望。去年,他们安置了180只小猫和50只成猫,但如今资金紧张,收容数量大幅下降。她不断向地方官员呼救,却无人回应。
“我们感觉好人没有活路,”她说,“暴徒做什么都行,伸出援手的人却被碾得粉碎。”
释放善意却被深深伤害的不止是帕特里夏,在法国南部,一名房主也深陷类似的泥潭。
意大利籍的Y女士患有艾滋病,需要在一栋公寓附近的医院长期治疗。恰好,P先生在这栋公寓有间房子。于是,他出于好心,把房子借给Y女士居住,这是20年前的事,也是纠纷的开端。
他们是老朋友了,P先生为人慷慨大方,租金合同统统不需要,只凭一句口头承诺——“等你生活稳定,再把房子还我”。
然而23年过去,时间让善意变得模糊,界限彻底消失。2023年,P先生提出收回公寓,但Y女士却拒绝搬离,坚称这是一份“终身借用”,直到她去世才算结束。
她还搬出了法国民法典当“武器”:第1875条关于“使用借用”(prêt à usage)的条款,认为“自然期限”是她的死亡。简单来说,她的意思是:我要住到死!
而对P先生来说,这无异于赤裸裸的霸占。
一审,法官支持了Y女士。这听起来很荒谬,竟然不能收回自己的房子?于是P先生坚持不懈,继续上诉。终于,普罗旺斯上诉法院改判支持他收回公寓。
可Y女士又不服气,“是他说给我住的,没定明确期限!”而后,Y女士再次上诉至最高法院。
2025年5月14日,法国最高法院给出大快人心的判决:驳回Y女士请求,明确“无固定期限的借用可以随时解除,只需给予合理通知”。P先生的三个月通知完全合法,Y女士无权继续占有房屋。
这场历时数年的官司,让负责此案的Adonis律师事务所总结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书面协议,善意和友情也会演变为混乱。”当初的援手,很可能在未来变成无法摆脱的枷锁。
如果没有这场纠纷,P先生和Y女士的友情能否持续,我们不知道。但,一条口头合约,一栋出借20年的房子,早已成为横亘在两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两位多年好友,早已分道扬镳。
一边是因同情而收留无家可归老人,却被拖向破产深渊的动物救助站;一边是因友情而出借房屋,却陷入拉锯战的房主。
这两起案件敲响警钟,捶打着人们关于“善良”与“边界”的思考:当援手伸出太久,是否就会被人攥住,无法抽回?
P先生是幸运的,终于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代价是金钱、时间与心力的巨大消耗。而帕特里夏的猫舍还在苦苦支撑,不知何时能重现生机。
在法国,类似的占屋案并不少见。它们提醒所有人:再小的善意,也需要制度与规则来保护。否则,悲剧就会像蔓藤一样,沿着那扇本该温暖的门,一路疯长,直到吞噬一切。
屏幕前的你,如果遇到类似事件,还会选择帮一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