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首次!中国反航母“天团”亮相,满屏马赛克(图)

    近期,央视《攻坚》系列宣传片带来重磅画面:我军的反航母“天团”首次亮相,无侦-10无人侦察机的起飞场景首次曝光,更与无侦-7侦察机实现同框出战。在画面中,两型无人机密切配合,还有侦察卫星加持,协助空军航空兵某旅在茫茫大洋锁定敌方舰艇,随后将目标信息传送至岸导部队,为巡航导弹精准打击铺平道路。



    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我军的反航母作战能力和武器体系协同作战能力,也让网友好奇:无侦-7与无侦-10 究竟有何差异?

    被称为中国版“全球鹰”的无侦-7,是一款大型长航时战略无人机,最显眼的是其菱形联翼布局,前后翼呈“人”字形连接,这一设计能带来高升阻比,适合高亚声速飞行,同时大幅降低结构重量和翼展。别看外观略显“臃肿”,实际却身轻如燕。




    作为一款以广域侦察为核心任务的大型无人机,无侦-7主要承担边境巡逻、海上广域监视等任务,配备的高清晰度数字照相机、白光及红外摄像机,可实时传回高清照片和视频;加装大型对海雷达或合成孔径雷达,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侦察。更关键的是,其机头鼓包内的卫星通信天线突破了通信距离限制,确保数据和视频实时传输,为远程指挥提供支撑。

    无侦-10无人机,也就是珠海航展上的“云影”无人机。采用了小后掠角大展弦比下单翼、V形尾翼和背负式进气道,机身表面以折线过渡,光电窗口、起落架边缘还做了锯齿状修型。这种设计让发动机进气道被机头载荷舱屏蔽,显著提升了隐身性能,能在高危环境下前出执行任务。



    追溯其发展轨迹,从早期的出口型“云影”、“风影”到翼龙 – 10A/B,最后到自用型的无侦-10,该系列无人机的进化亮点不断。中航工业成都所曾透露,该机型原本有察打一体、电子侦察、图像侦察三种型号,最终解放军选择了电子侦察型,而察打一体型(翼龙-10B)已于去年2月出口沙特空军,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成果。

    宣传片中与无人机配合的陆基巡航导弹,是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款能够全程超音速飞行、并且射程达到4000公里的远程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导弹于2019年首次亮相,是我国研制的第三代陆基超音速巡航导弹。东风-100导弹的弹体异常巨大,采用了一款亚燃冲压发动机,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现今大气层内飞行的亚燃冲压发动机巡航导弹的极限。按照展板上的数据,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速度达到4马赫,射程达到3000~4000公里,飞行高度超过15000米,具有极高的突防能力,具备打击海上大型目标(航母)的能力。



    无侦-7、无侦-8与无侦-10 共同构成了中国空军的战略-战役-战术级侦察体系。从性能看,无侦-7 的优势在于飞行高度高、速度快、滞空时间长,侦察设备完善,适合对广阔地域进行长时间监视;无侦-8 则是比较特殊的火箭动力超高速无人机,由轰炸机挂载释放,具备高超声速飞行能力,生存能力强,任务结束后可自主滑翔着陆,虽因机体限制侦察设备有限、滞空时间短,但擅长对海上大型舰艇等特定目标进行精密标定;无侦-10则以低可探测性为核心,雷达态势感知与电子侦察能力突出,机体和飞行性能略逊于无侦-7,但更适合前出高危区域。

    在实战中,三者配合紧密:无侦-10 通常前出部署,在目标区域捕捉“异常信号”并判定为 “目标舰船”后,无侦-7随即根据这些信息前出查证,形成互补。此次宣传片中两机同框并完整展示侦察、情报研判、火力打击流程,正是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体现。



    我军很少公开侦察情报领域的信息,此次无侦-10与无侦-7的大量打着马赛克的机密画面同步放出,不仅展现了我军海上远程精确打击体系的重大突破,也暗示着后续装备的研制与运用正在加速推进。这些装备的协同亮相,无疑让我们对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充满期待。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