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养老金系统,是全体澳人养老的重要保障。
每位澳人,有自己不同的养老金管理公司和投资方式,养老金还允许一些特殊的提取方式(比如提取一部分买房)。
然而,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自己信任的养老金,居然也能爆雷,而且还是“血本无归”式的。
养老金机构的高管不仅胡乱投资,而且卷钱跑路,受害者的钱可能已经要不回来,只能接受后半生失去保障的现实……
澳洲两大养老金“爆雷”
12亿澳元打水漂
据报道,澳洲三个养老基金相继破产倒闭,澳人超过12亿的养老金恐血本无归。
被媒体曝光的,包括名叫First Guardian Master Fund、Shield Master Fund和Australian Fiduciaries的养老基金,这些养老金的失败投资已导致总计高达12亿澳元的损失。
其中,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 (ASIC) 于2024年2月阻止了对Shield的投资,并于2025年2月冻结了First Guardian的资产。
这两个案件的情况是高度相似的,投资者们通过多家投资公司上当受骗,把钱投给了这些机构。
First Guardian Master Fund基金成立于2019年,运营方是名为Falcon Capital的公司。
然而,2024年5月,该基金突然暂停了所有赎回操作。
几个月后,Falcon Capital也倒闭了,目前处于清算状态。
而养老基金的投资者们,自然是取不了钱的。
例如,59岁的Christian Eriksen就是受害者之一,他把自己全部14万澳元的退休储蓄通过一个养老金平台Netwealth投资给First Guardian。
他原计划今年退休,但如今他没法退休了。不仅拿不回来钱,Netwealth还要每月收他几百澳元的管理费。
而且,他还不太可能收回他的14万澳元。
其余的1.2万投资者,面临的困境和他类似。
那么,钱是怎么凭空“蒸发”的?他们又是怎么上当的?
资金竟然这样“蒸发”
这些人把钱投到骗子基金来,原因也很简单:电话及邮件推销,加上暗箱操作。
简单地说,当你接到一些邮件和电话,声称可以利用养老金带来更高的收益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这些“财务顾问”往往会声称,你可以把养老金转入他们的养老金基金,获取更高的收益。
此外,他们还会利诱客户,包括提供奖品、免费养老金健康检查或免费寻找丢失的养老金等。
听起来和那些卖保健品时,
给老年人发鸡蛋的是同样套路。
如果你接到这样的消息,说明你已经在他们的信息系统里被识别为很可能上当的客户,他们会重点对你进行电话轰炸,就是要让你上当,将资金投入这几家骗子基金,或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养老金平台。
为此,骗子基金的母公司Falcon Capital支付了数千万澳元的销售佣金,让这些人给他卖命,忽悠更多的人上当。
钱到了这些骗子机构的账户上,那就很难再取出来了。
据调查,First Guardian的“光辉业绩”包括投资与董事相关的餐饮公司、亏本的房地产企业、莫名其妙的海外科技公司等。
这些项目,不赔本才怪。
据ASIC发布的通知,此案牵连很广,已有多名“财务顾问”和一家“咨询公司”被吊销资格,多人被终身禁止从事相关行业。
除了胡乱投资,还有很多资金被转移到海外,或者干脆被私吞了。
今年3月,在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获得联邦法院资产冻结令后,First Guardian Master Fund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负责清算的FTI咨询公司最新披露,退休储蓄者可能面临至少4.46亿澳元的损失——这些资金被投入可疑项目,其中2.42亿澳元已转移至海外。
“大量资金被投资(或转移)至海外司法管辖区。其中多数投向科技风险项目,但无一实现商业化,因此未能产生任何收益。”
现年46岁的养老基金董事兼母公司Falcon Capital Limited负责人David Anderson被指控将数百万澳元资金转入其个人银行账户。
在该基金崩盘前,他于2020年在墨尔本高档社区Hawthorn购置了一处价值900万澳元的Yarra River豪宅,他还用基金的钱购买跑车、游艇等资产,然而这些都被列为“投资”。
而现年63岁的另一位董事Simon Selimaj名下登记着一辆价值54.8万澳元的兰博基尼Urus。
债权人报告显示:“该车辆由公司于2023年1月购置,含上路费用共计54.8万澳元,购车款来自公司控制的银行账户。”这辆已被清算方扣押的兰博基尼,目前估值约35万至40万澳元,现由Slattery拍卖行保管。
投资者血本无归,公司董事却开豪车、住豪宅,这就是这起案件中最令人讽刺的一点……
赔偿杯水车薪
几只大型养老基金的破产,其重整可能花费数年时间。
目前,金融公司破产的受害者可通过政府运营的“Compensation Scheme of Last Resort”申请最高15万澳元的赔偿。
但该计划资金有限,因其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缴纳的年度税款。
每年所有索赔案件的总赔付额上限仅为2.5亿澳元,且金融业各细分领域(如财务咨询)的赔偿上限仅为2000万澳元。
这导致严重资金缺口。例如,该计划近期估算仅财务咨询受害者的赔偿需求就高达7010万澳元。这意味着许多无过错的受害者无法获得应得赔偿。
而且,目前也不知道有多少投资者能够获得赔偿。
这件事,也给全体澳人敲响了警钟。
此案暴露了澳洲养老金投资缺乏监管、相关行业的“灰色地带”太大等问题。
早在2021年,就有金融行业人士向ASIC等有关部门举报,但监管部门并未行动。
直到去年,事情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提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当谨慎应对养老金问题。
例如,投资者可以将养老金分散到基金内部的不同投资选项,或干脆指定多只基金投资,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假如一只基金崩溃了,不至于血本无归。
像是养老金这种公众积累起来的财富通常最容易出事请——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