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年产2万战机5万辆坦克,日本战争潜力有多大(图)

    前言:日本经常叫嚷台岛有事可能会出兵干预,美国举行的“环太平洋”演习显示,一旦需要,海上自卫队会立即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序列,一直有传说,日本连电线干都是按炮管设计的,战时都全变成大炮,那么日本一但进行战争动员,工业潜力有多庞大呢?



    一:日本的战争动员潜力

    历史上战争的胜负其实是国力,拿破仑说过战争就是钱、钱、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战时的动员能力,日本是排名世界前列的经济大国,2025年日本GDP预测可达到4.4 万亿美元,国家预算为7731.4 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3138亿美元,但日本政府债务也达到9.375 万亿美元,负债占GDP高达261%,利息支出达1145.83亿美元,是583.9亿美元军费的两倍,沉重的债务限制了日本的战争能力,如果日本动员200万军队参战,一年的战争费用就需要1万亿美元,再加上人力物力动员、军队扩充和训练、国民经济转产等消耗,战争开销要翻20倍,日本现有的财力虽然可以支撑短暂冲突,但受限于经济的特点,并不足以维持长期的战争,历史上的日本对外战争都只能靠发债和贷款来筹集军费维持。



    原因是日本是资源短缺的岛国,特别是矿物资源,除了石灰石和硫磺,几乎所有矿石和工业原料都依赖进口,包含97.79%煤炭, 99.68%石油,96.39%天然气,100%铁矿石,99.3%铝土矿 ,100%铜矿石,94.9%铅矿石,83.59%锌矿石,每年通过海外贸易进口的物资达到55亿吨,日本木材蓄积量为30亿立方米,但每年的木材进口也有5500万立方米,日本农产品自给率90年代中期62%,现在只有38%,除了大米能自给有余,作为饲料的小麦和玉米几乎无法自给,小麦自给率只有9%,年进口量达600万吨,一日无法进口,国内的500万头牛、1000万头猪、3.2亿只鸡和2.8万匹马很难维持,肉、蛋、奶产品的供应即陷入困境,日本每年用还要进口60万吨棉花和500万吨盐。



    这此先天不足的问题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日本非常注重储备战略物资,特别是石油,日本拥有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17个民间石油储备基地,储备总量达5.3亿桶,可用158天,70年代为180天,铁矿石储备为60天,稀有金属储备为60天,稀土储备达50年,粮食储备原为60天,但2025年为平抑米价,储备米库存从91万吨降至15万吨,以每天消耗量1.92万吨计算只有7.8 天,日本民间工业的库存有1000万吨钢材,8.5万吨锌,680万吨原煤,军队的弹药储备量陆军为半个月,海军为1.5个月,空军10次出击作战份,而每个陆军师一年需要1.5万吨,每万吨舰艇一年需要15万吨石油,每千架飞机一年需要石油203万吨,对于日本来说,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上对贸易的高度依赖是致命弱点。



    这些贸易又来路遥远,铁矿石和原煤来自澳大利亚,海运距离超过7000海里,原油来自中东,海运距离12 000海里,天然橡胶、有色金属和液化天然气来自东南亚,海运距离6000海里,战时日本无法确保这些漫长的海上航线安全,中东、东南亚航线还经过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等便于潜艇活动的狭窄水道,一旦海运被封锁,转入战时体制也无法降低获取资源的成本,反而资源的获得困难使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不得不花比以往多几倍的成本去生产产品,日本为了维持军工生产能力,军事订货还会提高30%价格,所以日本国产武器都有惊人的单价,中国一旦进入了战时状态,可以通过国家征用、生活品配给制、强制兵役来降低战争成本,但日本却无法实行,如果实行二战时的战时配给制,会对民生士气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实行,原本雄厚的财力就大打折扣。



    二:日本的工业动员潜力

    按传统战争而言,人口多的国家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只有人才能采矿、种田、制造和服兵役,没有人国土再大也毫无意义,日本有1.26亿人口,居世界第7位,18岁-53岁的役龄男性有3300万左右,二战时日本总人口是7063万人,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占56.2%,接近1000万人,日本战败前全军总兵力为719.3万,目前日军有49100军官、139400名军士、73600名士兵,预备役为47900人,这批人员待遇不到民间平均工资的一半,年龄偏大,每年训练不足的20天,没有部队编制,仅能单个的补充人员。还有15万军官和40万军士储备,在征召近200万退伍军人,同时征召新兵补入预备役或现役,可以动员近200万-300万人,不过日本缺乏全国人力动员体制,几乎无法使用征兵制度,募兵制度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参军,是一个很可疑的问题。



    不过当前战争军队不再像以往那样征集大量人员,军工、科研等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部门比过去任何更需要各种专业人员,二战日本才动员700万人参军,工业劳动力就严重不足,严重缺乏熟练工人,很多工作都由妇女填补,这直接造成了日本武器质量严重下降,缺乏足够的焊工,需要焊接的装备只能改为铆接,目前日本人口增长率只有0.2%,老年化严重,15-64岁的人口有1亿,但劳动力只有6700万,1500万农业人口中只有490万劳动力,其中50%在65岁以上,这种矛盾决定了日本在战争初期只能动员预备役、退伍军人及准军事力量,日本工业战争初期拥有充足的家庭主妇和学校学生类初级劳动力,但缺乏熟练工人,这些工人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日本也有专门的物力动员机构,缺乏统一的管理调度,不利于全面战争条件下的国家总动员。



    日本工业发达,冶金、机械、电子、材料化学都具有拔尖的技术优势和充足到几乎过剩的生产能力,日本粗钢年产量为8000万-1.2亿吨,合成橡胶年产量140 万吨,化学纤维年产量 55,113 吨,汽车年产量为700万-1000万辆,开工充足的情况下年生产能力可达3000万辆,如果每300-450辆汽车转产1架飞机计算,飞机年产量就可以达到20000架,如果将汽车工业的10%转产坦克,按照每60辆汽车可转产1辆坦克计算,年产坦克可达5万辆,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都能生产坦克,仅三菱重工就有2000辆坦克产能,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小松制作所和丰和工业等厂家火炮年产能达1万门,还有2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弹药,硝酸年产量为80万吨,按1吨硝酸可以生产1吨炸药,1吨炸药可以生产6吨弹药计算,每年可以生产480万吨弹药。



    日本是世界造船大国,舰船建造工业规模庞大,拥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立造船等8家11个造船厂,1000多家配套设备厂商,其中有20多家船用动力设备工厂和108家武器装备工厂,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长崎等几个造船中心普遍采用先进的分段建造法和单面焊接双面成形的先进焊接工艺,钢板切割、弯曲造型、焊接等工作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排水量达2.7万吨的“出云”号直升机航母能够在两年内就完成建造,目前一半开工情况下年产量是1800万吨,其中军用船舶占1.8%(二战时期是21%),按每4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计算,如将45%产能转产军舰,日本军舰年产可达202万吨,如将60%产能力转产军舰,军舰年产可达270万吨,能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快速扩充海上自卫队。



    三:日本军工的缺陷

    日本因受到各种法律限制,难以全力发展军备,就将军工生产能力隐藏于于整个工业中,日本的军工企业与别国不同的是对军品销售的依赖程度很低,前十大军工企业军品依赖程度均低于10%,在过去20年中,日本军工企业位次几乎没有变化,市场份额大致也没有变化,因为日本自卫队规模太小,军品订货每年只有200亿美元,难以养活众多军工企业,但如果每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那么战争动员时其他企业将完全没有生产经验,为此,日本采用尽量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平时由一家企业完成的工作分给了三家、四家,由几家轮流生产,战时却可以同时生产,这种体制虽然扩大了军工生产企业的数量,但弊端是各家军工生产企业均无法规模生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日本在二战后的恢复速度很快,从为美军维修飞机逐步过渡到引进生产和自行设计,航空生产企业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新明和、石川岛等重点企业和近百家配套和航空附件企业组成,建立了由生产整机动力和空气动力构成的生产体系,军机生产大都被政府半指定的三菱重工、川岭重工和石川岛垄断,但科研方式存在的缺陷,很多关键技术局限在实验室,缺乏系统综合能力,美国对日本航空工业的控制极其严格,最关键的发动机、雷达、火控系统全部都是美国产品,日本只能在美国阉割过性能的系统基础上小修小改,脱离美国,日本自己也不能生产关键的零配件,即使日本汽车拥有能年产量20000架飞机的转产能,但海运被掐断,生产的飞机也只能是个壳子。



    美国对日本军用船舶的建造控制并不太严格,日本的造船水平和造船速度一度排名世界第一,与造船相关的流体动力、材料、工艺、声学等技术力量雄厚,在驱护舰建造能力上仅次于中美,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军舰完全由日本造船厂建造,全部采用了国产动力装置,主要是引进生产的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燃气轮机和从美国引进生产的LM2500燃气轮机,日本电子工业十分发达,船艇搭载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雷达、电子战装备很早就开始了国产化,“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和“秋月”级通用驱逐舰均装备的FCS-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武器装备均为美制,如“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标准”防空导弹、M k41垂直发射系统等等,只有反舰导弹不是,日本潜艇虽然国产化程度很高,但最关键的声呐却要依赖于美国,日本并未掌握核心技术。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国化率很高,基本都是自行研制生产的,但质量不是很好,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钢铁造假事件波及500多家全球企业,这次事件彻底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90式坦克研制经费高达350亿日元,每辆造价850万美元,但是入役以来问题多多,所使用的三菱重工两冲程水冷V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燃油和润滑油消耗率高,容易过热,履带单位压强远超一般坦克,不能很好地分担车体重量,难以适应日本列岛多山环境,2015年5月17日日本陆上自卫队霞浦基地开放日活动中变速箱的机油突然泄露,流了一地,号称日本最强坦克的10式坦克在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履带脱落,96式8x 8轮式装甲输送车以不快的速度驶进弹坑后右前轮脱落,可见日本在军工设计上还存在很多短板,进入战时动员后是否能发挥出庞大的产能还很难说。



    影响战争潜力的条件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动员时间,日本的战争设想有两类,一类是小规模冲突,另一类则是大规模全面战争,日本现有的自卫队和预备役人员即可应付小规模冲突,但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对外依赖度则无法应对大规模战争,长期战争不仅需要进行大规模人力动员,还要启动闲置能力转产军工产品,以军工生产为核心调整生产能力对原料和农产品的需求也将大为增加,战时无法通过南海,只能绕道澳大利亚去中东,对外交通受到破坏后的资源不足将会限制经济的正常运转,社会生活也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状况的恶化,日本清醒认识到这个不足,以往每次战争中都力图先发制人尽快结束战争,避免进入长期战争使战争潜力逐步枯竭,对于日本的对手来说,只要战争进入持久战,日本的薄弱暴露出来,最后逐渐走向失败。



    单看纸面数据,日本的战争潜力很惊人,但这些能力是以日本本土不受攻击为前提的计算,但日本国家面积狭小,90%人口中的都集中在各个城市,其中50%的人口和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业生产和经济金融机构,以及外贸港口都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十个大中城市,储备油库、粮库、铁矿石和煤炭储备基地基本都是露天设置,全部处于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快递覆盖之下,日本目前在反导能力较为薄弱,人口和工业极其集中,根本无法承受中国火箭军的长期打击,如果火箭军用8000枚导弹持续打击日本一年,日本会损失5000 – 8000亿美元,GDP下降30% -40%,港口吞吐量下降80%,破坏性非常显著。

    四:结语

    最后,中国的经济是日本的4.7倍、人口是日本的11.7 倍,役龄人口是日本的12.3倍,军队规模是日本的8.3倍、军费是日本的4.6倍、战斗机数量是日本的8.8倍,军舰数量是日本的2.3倍,后备役军人是日本的167倍,钢产量是日本的12倍、汽车产量是日本的3.8倍、造船量是日本的4.5倍,而且中国拥全产业链和大规模资源储备,在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面前,不要说日本,加上美韩欧也不是对手。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