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欧盟真的输了吗?从对美「龙虾零关税」看出与川普谈判的智能

    欧盟与川普政府达成的贸易协议,因表面上让华府占尽便宜、对27个成员国没有明显好处,而遭到猛烈批评。但若要理解欧洲的谈判逻辑,不妨先看「龙虾」。波士顿龙虾示意图。(记者陈秋云/摄影)

    欧盟与川普政府达成的贸易协议,因表面上让华府占尽便宜、对27个成员国没有明显好处,而遭到猛烈批评。但若要理解欧洲的谈判逻辑,不妨先看「龙虾」。

    纽约时报报导,为了敲定这份协议,欧盟官员做出多项让步,包括延续美国龙虾进口零关税的政策,延长原定2020年协议的期限。欧盟也将在三年内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并且口头承诺投资美国企业与技术数千亿美元。

    仔细看这些条件,会发现一个模式:欧盟让美国拿到「看似风光的胜利」,同时暂时闪掉几项对自己最不利的要求。

    龙虾正是最佳例子。在美国,缅因州为中心的龙虾产业不仅是地方骄傲,也有国会强力支持。但在欧洲,龙虾既非经济命脉,也没有特别敏感的政治意义。

    欧盟虽然同意开放龙虾免关税进口,但顶住了川普政府其他更具争议的要求,例如修改食品相关规范,以便让更多美国牛肉或鸡肉进入欧洲市场,而这些才是整个欧盟内部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议题。

    「布鲁塞尔应该正暗自窃笑。」长年研究食品关税的乔治城大学国际商务外交教授布许(Marc Busch)如此形容。他指出,欧盟并未同意修改关键的卫生规范,例如禁止含生长激素的牛肉或经酸液消毒处理的鸡肉。布许说,这些规范依旧可以用来阻挡对政治影响更大的农产品进口,「可以挡美牛、挡到不知何年何月」。

    欧盟官员也明言,这是经过精打细算。一名高端欧盟官员表示,虽然欧盟将延长龙虾零关税、并取消对美洲野牛肉(bison)的贸易障碍,但不会因此改变政策去增加美牛进口。

    在法国、比利时等国,牛只产业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相比之下,龙虾则是更单纯、也更容易用来营造善意的选项。

    欧盟过去几个月不断放话,若谈不成协议,将对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海鲜祭出高额关税;如今改为延长零关税政策,等于给美国龙虾出口商一个扩大欧洲版图的机会。欧洲虽是龙虾的重要市场,但进口来源多半是与欧盟签有自贸协定的加拿大。

    美国龙虾业者也还不能开心太早,因为新的贸易架构尚未正式定案。美欧至今尚未发布协议的正式联合声明,尽管欧盟上周已暗示很快会有,但谈判仍在进行中,也就是说,一切仍可能生变。

    但如果这份协议最终成形,也会充满类似的「龙虾交易」。欧盟为了敲定协议所提出的多项诱因,乍看像是送大礼,其实也只是从储藏室后方翻出来、重新包上漂亮的礼纸,再绑个精致蝴蝶结,看起来风光,实际上成本不高。

    以欧盟承诺三年内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为例,这个数字包含欧洲本来就已进行的美国天然气与石油采购、未来预期增加的采购量,以及美国企业在欧洲进行的核能基础设施等投资。

    同样地,欧盟宣称将对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其实只是推算欧洲企业在美国的预期支出额,代表的是资金可能流向美国的规模,甚至称不上是真正承诺要投入的金额。

    尽管如此,这份新贸易协议中,确实有一些对欧盟而言毫无疑问的损失。

    目前欧盟约七成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要面对自7日午夜起生效的15%关税,远高于今年初仅个位数百分比的水准。此外,欧盟也承诺将美国工业品与汽车的关税降为零,这可能让欧洲车商面临更多来自美国的竞争。

    尽管欧洲谈判代表强调已避开更糟的结果,但后续能否确实落实,将是关键。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