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畅言「共同富裕」,但却把中国经济向下拖带。图:翻摄陆网(资料照片)
中国最近经济不振,与美国关税又迟迟谈不拢,已经严重影响外国人投资意愿。 《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 Review)稍早引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五发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指出今年第二季中国得到的外人直接投资(FDI)已经萎缩到87亿美元(约新台币2598.9亿元),比2022年1-3月当季高峰的10%还要少。
《日经亚洲评论》的报导指出,长期的经济停滞和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似乎抑制了海外资本的投资意愿。自从上海疫情封锁措施引发的经济动荡影响,2022年4-6月当季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首次出现净流出。 2024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也出现了净流出,但2025年第一季出现了净流入。
报导指出,尽管美国已于5月将来自中国的商品课以关税从100%以上下调至30%,但对美出口企业仍面临高昂的成本。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西浜彻(Toru Nishihama)指出,「美国对转运(洗产地)的警觉性也日益增强,迫使其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审查。」
报导指出,中国经济成长正在趋缓,持续高成长率的希望正在消退。第二季实际国内生产毛额年增5.2%,低于第一季的5.4%。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加之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措施导致出口大幅下滑,需求长期疲软。
外国公司不断缩减在中国的业务。美国花旗集团6月宣布,将在华裁减约3,500个技术职缺。 7月,亚马逊确认计画关闭位于上海的人工智慧研究实验室。
日本公司也在减少在中国的业务。三菱汽车7月表示,将透过解散合资企业,终止在华发动机生产。 6月,藏寿司表示,将关闭中国所有门市,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已放宽制造业外商投资限制等措施,强调对外资的开放态度。同时,自2014年通过反间谍法以来,中国当局加强了对外国人的监控。
今年7月,中国法院以间谍罪判处阿斯拉制药公司一名日本员工三年、六个月监禁。除非日本工人和居民的担忧得到解决,否则日本对中国投资可能只会下降。
北京与华府已就关税问题举行了三轮部长级会谈,但解决前景仍不明朗。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持续的对抗将影响投资规划。来自海外的资本和人员流入中国的减少可能会让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的步伐更加缓慢,从而延长中国的经济停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