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医院日前爆发医疗暴力事件,洪姓B型肝炎男性患者持续治疗7年,仍不幸恶化为肝癌,竟跑至诊间出拳殴打医师。对此,消化系医学会发出声明,「即使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不代表从此高枕无忧。」,必须持续监测,才能在肝癌发展的早期阶段及早发现。
台大医院副院长、台湾消化系医学会理事长高嘉宏表示,希望能够借此不幸事件,让接受治疗的B肝民众了解长期用药,并定期做肝癌筛检的重要性,不要因为单一事件而影响对自己肝脏健康的维护。
这起诊间暴力事件发生于这个月6日早上,69岁洪姓男子为B肝患者,不满在台大医院就医7年,肝炎没好转,反而恶化成肝癌,日前闲聊与朋友聊天时,大吐苦水,朋友回应「你看的那位医生很两光啦!」,他听闻后暴怒,冲至医院,利用护理师叫号空档,闯入诊间,挥拳攻击医师。
医师遭殴打后,下巴受伤,但仍希望洪姓男子冷静,幸好洪男不再动手,由保全及护理师先行将他带至保全室。随后警方将他带至派出所后依涉嫌违反医疗法、刑法伤害罪等罪嫌函送台北地检署侦办。
对于这起暴力事件,消化系医学会表示,相当遗憾,晚间发出声名,希望对社会大众有所教育,以改善医病关系,避免类似遗憾再次发生。声明全文如下:
「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风险将大幅上升。因此,对于已出现肝硬化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议应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且目前健保亦有给付。」
「但是,即使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不代表从此高枕无忧。根据台大与台湾多家医学中心合作的长期追踪研究显示,针对B型肝炎肝硬化病患的抗病毒治疗,确实能降低约六成的肝癌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杜绝肝癌的可能性。这并不代表抗病毒治疗无效,而是凸显了定期接受肝癌筛检与追踪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才能在肝癌发展的早期阶段及早发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进而延长患者的存活期与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