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自费健检蔚为风气,随失智症患者增加,民众忧心自己是否会罹患失智,临床医师指出,许多失智症检测,若非侵入性高,即是价格昂贵,让不少民众却步,目前已有免疫磁减量(IMR AD)检测可使用,民众只要抽血就能了解罹患阿兹海默症罹病几率,若已进入早期失智,可及早用药,未进入失智但风险较高者,可积极健康管理。
台湾双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柯世祐表示,45岁以上民众,若本身处于长期压力、睡眠品质不佳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其他风险因子,包括长期抽烟者,罹患失智者比率高出1.8倍,三高患者罹失智症比率比健康民众高4.8倍,曾有头部外伤者,罹患失智症比率高4.5倍。
柯世祐表示,传统失智症检测中,神经心理学使用量表评量,可揪出失智症早期或中期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出异状时,病人通常已是失智症中、晚期;正子造影(PET)虽可通过辨识类淀粉、韬蛋白沉积情况,找出早期失智症病人,但费用高达6、7万元,令人却步;脑脊髓液检查,侵入性高且价格昂贵,实际受检者少之又少。
免疫磁减量检测,通过抽血即可检测,侵入性低且价格相对可接受。柯世祐表示,免疫磁减量检测可测出类淀粉、韬蛋白沉积,且检测准确率高达8成,检出数值介于382至455间,即属于亚健康族群,这类民众认知功能正常,但大脑中已开始有不正常蛋白质沉积,应积极改善睡眠品质、改善情绪、压力管理,同时控制三高、糖尿病等代谢相关身体数值。
58岁黄先生出现记忆力减退问题,但自认没有异状,妻子发现他不只记忆力变差,认知功能也开始出现异状,且脾气变差,经常不自觉发脾气。柯世祐说,借由免疫磁减量检测后,发现黄先生属于失智症中风险病人,转介神经内科处置,并自费服药、定期追踪。
另一位64位王女士,除记忆力减退外并无异状,家人认为只是年纪大、容易健忘,为求谨慎,经免疫磁减量检测后,发现她同样属于失智症中风险患者,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王女士被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柯世祐说,这类病人若不积极介入,有极高风险在1至1.5年内,恶化为失智症。
柯世祐说,失智症基因(ApoE)检测结果高风险者、有失智症家族史者、40至45岁以上一般民众,建议每年或每半年接受一次免疫磁减量检测,了解自身大脑健康情况,已有研究显示,失智症家属、慢性病患呈现失智症亚健康情况,即脑部已开始有淀粉沉积者,比率高达37%,且阿兹海默症病人多在15至25年前就开始蛋白沉积,建议民众尽早了解自身大脑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