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放弃豪宅、名牌,这个海归富二代偏要流浪(组图)

    土拨鼠,辽宁人,今年32岁,

    他在上海长大,小学四年级去新西兰读书,

    在悉尼、纽约、巴黎、北京,

    陆续读完2个本科和3个硕士,

    现在在大理街头流浪。

    土拨鼠

    两年前他辞掉巴黎的工作,到上海打工。

    做酒店保洁、服务员、后厨帮工、工厂打包员,

    日结工的收入在上海租不起房,

    他晚上就找个楼道打地铺。

    今年初他到云南流浪,

    几乎零消费,每月花费不到100元,

    在路边支帐篷,吃免费素食餐厅,

    蹭送外卖的朋友的电瓶,

    他说这是他找到的生活“最优解”,

    最低成本满足生存需求,

    剩下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不花钱,也不需要赚钱”,

    就不需要为了物质条件做不喜欢的工作。

    在大理古城边扎帐篷露营

    和因为失去住所、家人、工作能力,

    被迫流浪街头的人不同。

    土拨鼠有相当优渥的家庭背景,

    以及金光闪闪的履历。

    他是主动放弃住大房子、游艇度假、买名牌的“有钱人生活”。

    我们好奇他为什么逃离父母为他铺好的精英成长道路,

    与主流的社会期待彻底决裂。

    然而,我们的对话一度陷入僵局。

    他想将自己作为一个样本,

    故意切断已有的资源、家庭支持,

    想看看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能否不被生活所困,并不放弃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下是对话的内容。

    撰文:洪冰蟾




    一条:你在大理的一天怎么过?

    土拨鼠:非常自由,我每天背着帐篷,想去哪里睡我就去哪里睡。

    我一般早上6-7点醒来,醒了之后收帐篷,有时候骑车有时候走路,找个地方呆着,忙我自己的项目。最近会去农场做日结工,在地里拔草。

    吃饭的话,在免费素食餐厅吃。我一天吃午饭和晚饭两顿,到饭点左右过去排队,排队早的话能吃到八九个菜,去晚了也有两三个菜,基本都可以吃饱。

    有时候在农场干活晚了,就在那边直接扎营,基本都是在路边。这段时间在古城的停车场边上睡,边上还有好几个来大理旅居的人住在床车里,因为这条路停车不要钱。

    我现在没有什么休息时间,都是时间不太够用的状态。

    Q:你随身带多少行李?

    A:就一个背包,30斤左右。有一台苹果电脑,现在坏了在修。衣服、充电宝、电子书阅读器、充电线、护照、睡袋、帐篷、防潮垫,还有我儿子,一个松鼠玩偶。


    天亮醒来,收起帐篷,白天所有行囊都背在身上,随时可以去新的地方

    Q:流浪过程里的生活琐事,比如充电、洗漱怎么解决?

    A:充电很好解决,要是去朋友家我顺便就充了。老王有一个电瓶也可以充。老王是我在大理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开床车旅居的,也送外卖,送外卖就要租电瓶,他就免费给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无限续量电源,我们都很开心。

    我一般早晚不大洗漱,每过几天去一个青旅或者去朋友家洗澡。我不用洗发水洗头,只用热水反复冲头发,因为背那么多液体不方便,有点重。


    偶尔去农场干活赚点钱


    Q:怎么想到来这里?

    A:大理我来过几次,以前不是很喜欢这种躺平旅居的感觉。去年后半年开始,我想做教育项目,得知大理有比较创新多元的教育方式。我完全没有教育学的背景,就想来这边先学习一下。过来之后发现有免费素食餐厅,之前快两年我都是做义工,都是付出一点劳动力,换换食宿。有免费的素食以后,我就觉得住帐篷就好了,可以把日结工的时间省下来。

    我是前年5月份从巴黎回国的,然后我就去成都、川西和青海做义工。刚回国存款不到1万人民币,家里又给了3、4千,我以一个月大概1千的速度花,花到去年10月份,只剩不到两千块,就想去赚点钱。正好上海有一个朋友邀请我去他婚礼做伴郎,我就打算找点工作补充一下存款。

    在上海做日结工的视频日志

    第一个日结工作是在浦东假日酒店的啤酒节洗碗。星级餐馆的服务员,还有公寓的保洁做了好几次。还有帮忙买东西的,给公益活动充场,给车企做翻译。80%以上是体力劳动,大部分不用交简历,就简单问几句,男的女的,几岁,干没干过,能不能干?一般18~22元一个小时,干多少小时就拿多少钱,干完就直接转账给我。

    因为日结工作不稳定,有一天没一天的,而且不包住。我就背个包,里面装毯子和内衣内裤,干完活之后在那附近找个地方睡。公寓楼的楼道,写字楼的茶水间,我住过好几次。

    溜进去,一层一层逛,看哪里好睡,好睡的地方直接就房中间一铺,毯子拿出来,内衣内裤一穿,早上六七点,在人来之前醒,收拾干净就走了。

    Q:你之前在巴黎工作,为什么要做日结的体力工作?只是想压缩生活成本吗?

    A:干一个月活,省着点的话,可以花个半年甚至更多。那这半年的时间,我可以完全不考虑钱和找工作。当时我在b站做心理学视频的翻译和搬运,其实回国前就持续在做。我发现一边以很低的成本生活,一边无偿做能让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其实蛮开心的。

    那时有一个底层的想法,我想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项目,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免费素食餐厅,去得晚,饭都打完了

    Q:你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样的?在成为流浪汉之前,你的人生在一条所谓的正轨上吗?

    A:我爸妈是东北人,90年代他们开始做房地产。从我小的时候到现在,家里越来越有钱。我在上海长大,上到小学四年级,我妈就和我陪读去了新西兰,在国外待了20年。

    一路上学,在新西兰读到高中毕业,本科在悉尼,去美国交换一年。硕士去了巴黎,还读了一个跟清华大学交换项目的硕士,在北京待了一年半。毕业后我在巴黎工作了两年。本科是双学位,还有三个硕士学位,都是比较热门的经管类,金融、工商管理专业。

    回国前在印度旅行


    Q:在此之前,父母为你设定的,你自己走了20年的路,就是所谓的中产以上家庭小孩的精英路径。转折点出现在你决定辞职,离开巴黎,回国做义工和日结,什么原因让你切断之前的生活?

    A:我这个专业不是我自己选的,从中获得的快乐其实不多,我学的那些并不能够真的帮助这个社会。我对物质的要求不高,所以对我来说,除了满足价值感之外,一份工作没有太多其他的意义。

    其实从本科开始,很希望找到一个热爱的方向,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比较迷茫。为什么后来去读了很多书,都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快离开巴黎的时候,我突然想做心理学方面的事情。 一开始想的是咨询师这种比较常规的路径,一边准备去申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一边在自学,看油管上的视频,并把英文的视频翻译搬运到b站上。

    这个事情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有人给我评论,说视频能够帮助到他,谢谢你的搬运。我就坚持在搬,粉丝也越来越多。因为我想学心理学的初衷就是想帮助别人,做这件事之前,我不知道原来有这样花不了多长时间的方式,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帮到别人。当时我的心理咨询项目已经申请到了,还是放弃了。


    2022年,准备去徒步


    Q:解决生存有其他方法,比如现在很多人失业或找不到工作后,回家做全职儿女。你考虑过啃老吗?

    A: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家生活条件是比较普通的,一开始住工厂宿舍,后来住老破小的。幼儿园开始,我们在上海搬了好几个房子,越搬越大。到新西兰读小学以后,又搬了几次家,也是越搬越大。我的童年就是每隔几年住进一个更大的房子。

    回上海的话,家里有两个房子可以住。市区的房子就是正常大小,180平左右吧。有郊区的房子有4层,可以住个十几个人,楼上楼下要打电话才能沟通的那种。

    为什么我要啃老?我没有什么存款需求,没有什么资产需求,没有什么消费需求,解决吃住就够了,你再给我多的钱,我没有地方花了。

    对我来说最优解就是,吃住最好不花钱,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去满足生存需求,有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不用考虑想做的事情有没有稳定的收入。

    体力劳动则是一个局部最优解。因为我做的心理学项目是偏脑力的,体力劳动能够平衡这个东西。

    做体力劳动我很开心,它让我的身体得到锻炼,得到放松,本质上和城市里的人花钱去健身房是一样的。

    在巴黎我做的就是都市白领,那种日子我回不去了,没必要回去。体力劳动没有情绪消耗,洗碗,剪草,喷药,我在成都的青旅铺床,每次铺完,都有一种精神饱满的感觉。

    土拨鼠带我们在大楼里找睡觉的地方

    Q: 你在上海做日结工,在茶水间和楼道里面打地铺的时候,都没有想过去你家里的大房子住?

    A:一个是不方便,那些工作在上海任何一个地方,我凌晨结束工作再回家,很麻烦。

    二是完全没有必要。我在茶水间在楼道里的睡眠质量,和在家里睡,可以说是持平甚至更好,我没有任何动机回家去住。

    我不喜欢住大房子。我住过清华4人间的宿舍,住过户外的帐篷,我不觉得这种环境是一个降级或不好的环境。

    土拨鼠露营的地方,还住着几位大理旅居者


    他们都过低消费生活,偶尔在路边做饭和聚餐

    Q:流浪不仅仅是生活地点和方式的改变,还有社交。和你一起长大,在大学和职场认识的,差不多家庭背景的朋友,你还保持联系吗?

    A:我的成长经历已经适应了换地方,小学四年级就去一个新的国家,高中毕业后又去个新的国家,本科交换又去了新的国家,工作又去新的国家,所以这种切换对我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不会觉得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我能够在新的地方交到朋友,也有自己的方式去跟老朋友保持联系。

    我对那种所谓的精英生活,挺厌倦的,挺无语的。这个东西它就是洗脑,像在羊面前吊的那根萝卜,其实没有那么好,所谓的有钱的、更上层阶层的生活,没有那么值得追求。

    也不能说是痛苦,就是无聊空虚。即使你的主观感觉不是很好,但是你所有的认知,所有的理性都告诉你,现在生活是好的,因为所有人都在追求这种生活,这种分裂有时候蛮致命的,

    我和朋友同学聊天,看大家状态,都大差不差,尤其我们这种经管专业,我觉得大部分人做这个事是没有灵魂的,不是真的热爱才去做,很多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无效工作。顶多生活得光鲜亮丽一点,赚的钱多一点,做的项目大一点。

    土拨鼠的邻居老王(左),之前在江苏做工地采购,6个月前开着自己改造的二手床车来大理,他三五天跑一次外卖,其他时间参加读书会、摘野菜

    于浩东(右)以前在媒体工作,一个人全国开车旅居,他在路边的树下几乎闲坐了一天,他说自己的生活就是快乐的无所事事

    土拨鼠和女儿视频通话,一次可以聊几个小时

    Q:你提到你有一个快10岁的女儿,女儿是怎么来的?

    A:我大三的时候在纽约交换,跟一个美国女孩生的。一开始我说如果你不想打掉,又不愿意养,你把孩子给我,我想养。

    孩子妈妈一开始不愿意养,我当时已经回到新西兰,我给她买了机票飞来我家,为生孩子做准备。但她和我妈在一起生活,有了一些矛盾,她就一个人回美国了,自己找了一个领养家庭。

    生下来之后,她可能是第一次真的想要这个小孩,有点割舍不了,就自己养了。

    我爸妈做了一个对我女儿比较好的决定,给孩子妈妈在她父母的中产街区买了一个房子,她可以免费去住,这样孩子上学稳定了,老人能帮忙带一下,也有更多感情的支持。

    Q:因为你保持一个存款的上限,那你怎么承担女儿的抚养费?

    A:我不付抚养费。

    Q:从她出生开始,你没付过一分钱抚养费?

    A:为什么要付抚养费?首先我们没有约定付抚养费。如果这个孩子按照最初我们讨论的我来养,她妈妈生下她后走了,我也不期望或要求她付抚养费给我。还有一点是,付了抚养费之后,有一个对应的父亲的权利。比如每年跟我女儿一起相处多长时间,在她的教育上我有一些话语权,但是这些权利我都没有。

    现在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一个情况。我有一个女儿,但是她不跟我一起生活。

    我和女儿现在就是线上见面,线下的话,可能一两年见一次,去年我带着她一起去川西玩了七八天,我在那边当义工。她跟我相处的时候,我提供比较多的情绪价值,不会去评判她,或者说要求她做一些事情。我会让她知道,我在远方,然后我是爱她的,我是支持她的。

    本来这个暑假她要过来大理,跟我相处长一点时间,但是她妈妈听说我过的是流浪生活,以及我打算怎么样带我女儿之后,她就不想让我女儿过来了。

    Q:10岁的女生可能开始身体发育,越来越有性别认知。如果跟着你过流浪生活,你有想过小女孩的安全,还有洗澡问题吗?

    A:洗澡就像我一样,去青旅或者去朋友家。我不担心她的安全。哪一点不安全?去青旅洗澡不安全,去素食餐厅吃饭不安全,还在营地里扎帐篷不安全?

    Q:你长大过程中有创伤性的体验吗?

    A:我的童年就不是很快乐的童年。我爸打我,我妈不理解我,指着鼻子骂我。我爸希望我好,所以多给我一些建设性的反馈,就教你做人,说我哪里不够好。

    我跟父母现在半断亲,我不会主动联系他们,他们联系我,我也不会不回应。但我没有什么更想说的,没有什么诉求。他们想跟我说话,我如果心情好有耐心,那我愿意说。

    我们的关系可能缓和,但我不想跟他们缓和。有的时候我跟他们在一起,我还是会难受,因为他们没有变。

    我开始这个生活以后,我就不活在之前的创伤记忆里了。我想做心理学和教育学,想让大家的价值有另外的新的目标。如果他们有下一代,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不会以唯一的目标来要求孩子,说你还不够好。

    如果没有下一代,对于已经在卷的人,我就想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定要去忍受有毒的工作,你是可以辞职的。你说我辞职怎么办?我们没有收入怎么办?

    你可以流浪,可以做日结工作,可以睡楼道,这个选择是有的。

    天光暗下来,打开帐篷睡觉,到天亮收拾好

    Q:你做日结和流浪,是为了让生存所需占用最少的精力,剩下的时间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你在做的有价值的事是什么?

    A:一个是流浪汉的体验活动。来找我的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开心,想要自由,想过这种生活,又不太敢尝试,我就带他们跟着我过零消费的一天,是不是如果不花钱,也就不需要赚钱。如果真的不花钱,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最近主要在忙的,刚上线了一个教育平台“去玩”。去玩是一个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让5-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平等的帮助者身份参与到社会互动里。大理本地的商户根据实际需求发布任务,孩子去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任务。

    另一个是大理在家教育(home school)家长访谈。我对这个教育方式感兴趣,每次约几个小时聊天,录一些对话素材,在编辑成一篇公众号。

    还有就是办读书会,心理学视频的搬运这些。

    他在做的教育项目之一,home school家长访谈

    Q:你说的教育平台”去玩“,现在的参与者有多少?

    A:最开始有一个5岁的小孩,他去了我朋友的店里面打包分拣快递商品。这个项目上线快一个月,几乎没有进展。

    我做的事情有一个特征,就是我不做的话就没有人做,比如去玩这个项目,没有人做过这个事情。它是理念有点超前的一个教育项目。现在不是说要放弃,发现没有那么多反馈之后,我在想下一步要怎么做。

    虽然我有文凭,有家里的条件,但是你看我现在做的项目,从搬运到读书会,到心理学团体,到教育平台,到访谈,到流浪体验活动,我都是刻意地以一无所有的状态去做。

    我没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学历,一切都是我自学的,项目执行都是我一个人操作,没有依靠什么公司或者人际关系,我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从0开始,没有学历,没有资源,做想做的事情。只要你能把生活成本压低,其实这个事情是可行的。不用等到背上了房贷,打拼出了一个文凭,进了一个大公司,你才想到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

    Q:你虽然现在身无分文,但家人可以给你兜底,你是有退路的。

    A:如果我有一个所谓的更好的退路,我干嘛不现在就选择这个退路?我为什么不去坐豪华游轮,不去吃大餐?

    如果真的有更好的生活在那边等着我,我干嘛不现在就去过这个生活,我干嘛要现在过更差的生活?

    退路不是真的退路,不是一个对我有吸引力的一条退路,我现在更快乐,我从来没有更快乐过。我干嘛要去过住在什么大的房子里但是不快乐的生活?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