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美国F-35B在出云号上降落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8月7日报道称,日本第一批F-35B已经到位,首批3架抵达宫崎县新田原基地,还计划在本财年(到次年3月底)继续接收更多B型,形成初始规模。这是二战后日本首次获得舰载战斗机,在原子弹爆炸80周年的纪念日里,日本距离再次拥有航母又进了一步。

▲完成航母化改造后的加贺号,具备F-35B的运作能力
早就对这事期待了十年以上的日本媒体和网民们也是欢欣鼓舞,再次搬出经典论调:有了舰载机,出云号、加贺号终于可以变成真航母了,而在无敌的美爹五代机加持下,区区山东舰辽宁舰和甲午战争的定远镇远没什么区别,打起来就是被碾压。

▲日本媒体又在幻想了
▲出云号和辽宁舰早有交锋,但它只能靠直升机来碰瓷
很多人会问:F-35B一来,日本就有“真航母”了吗?我们从定义出发来看,确实是,航母就是搭载并运营固定翼飞机的水面舰船,而出云级正是为此设计,在规划建设之初为了遵守和平宪法的限制,将其定义为“直升机驱逐舰”,而现在这一封印已经解除,F-35B开始交付,上舰也是板上钉钉,出云号航母和加贺号航母都将很快成为现实。

▲2.7万吨的出云级,甲板面积已经和当年7万吨的信浓相当了
虽然满载排水量只有2.7万吨,但其甲板面积甚至比075还要大,作为轻型航母是没什么问题的。受限于舰内空间与弹药/油料库存限制,训练/巡航中只能常态化搭载10-12架F-35B,只有辽宁舰/山东舰的一半水平。但日本人也有话说,大家都是航母,我搭载五代机,你配备四代机,面对歼-15我一打十都不是问题更何况只是1V2,怎么算都是赢麻了。

F-35B最强的点在于隐身与“短距/垂直起降”(STOVL),这让较小甲板也能操作隐身机,部署灵活性上去了;但它的战力上线速度,卡在三件事:甲板运转节拍(起降、牵引、弹药链路)、维护与补给窗口(隐身涂层、备件)、指挥链与情报支援(谁说了算、谁给目标、怎么联通)。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战斗机靠两个F-35C中队、两个F/A-18E/F中队共44架来维持,日本人的甲板上只有四分之一的飞机(抛开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不谈),并不代表战斗力就有美国的1/4了,尼米兹级日常行动中常态化保持两架战斗机起飞,虽然偶有中断,但还有滞空时间更久的预警机在天上维持预警监视,而在高强度的任务时,一个波次就要放飞超过10架战斗机并在双循环下实现一天超过100次。即使我们按照最低的日常巡航标准来要求出云级,根据美国航母在飞行日内至少也有1/4的飞机在机库维修的状态来看,出云级可用的飞机最多也就9架,再考虑到飞机回收后的维护保障要求,这一规模根本不足以实现稳定的持续放飞。
不仅出云级,其他轻型航母或者改装F-35B充当闪电航母的两栖攻击舰,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并不具备持续放飞舰载机的能力,再加上没有预警机支持,实质上既无力实现有效的态势感知、更难以进行海上制空权争夺,可以发挥的用途也只是对缺乏隐身对抗能力的海陆目标发动攻击,也就是F-35B的作用几乎是攻击机了。

▲弹射型的歼-15T能上滑跃航母,那歼-35其实也能
那和辽宁舰、山东舰比,谁更能打?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辽宁/山东走的是滑跃起飞+拦阻回收(STOBAR)路线,核心优势是能堆更大的机群和更可持续的出动率,主力是各型歼-15,包括对海对空和电子战任务型,曾多次开展双航母远海高强度飞行与编队训练,这种“人海式的空中排班能力”,是大甲板的意义所在。平台体量方面,山东舰满载排水量在六七万吨级别,定位就是中型常规航母,讲究的是持续航空作战能力和区域空中压制。小甲板的F-35B更像“隐身快反+关键节点打击”,走的是一波流的刺客路线。

▲在以出云号为原型的漫画《空母伊吹》中,F-35B攻击中国航母也是贴脸丢导弹
那还用杠精要问了,那我出云级这个刺客,能刺穿辽宁舰的防空网实现猎杀吗?悲催的问题是,F-35B目前还没有实装可用的远程反舰导弹,可外挂使用的对海滑翔弹(JSOW C-1)射程只有一百公里出头,不仅弹药本身突防能力弱,飞机自身也将失去隐身能力并彻底暴露在红旗-9的射程内。相比之下,歼-15挂载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可以轻易达成200公里的射程,一个波次就能丢出几十枚导弹形成饱和攻击。

▲时代变了,谁还跟你航母对拼
上面的讨论还都是舰对舰的斗兽棋思维,现实其实要惨烈多了,日本装备体系建设的巨大落差远不是两艘轻型航母就能扭转的,我们不妨说的直白一点,哪怕日本现在有2艘搭载六代机的20万吨超级航母呢,只要不逃到美国本土,不还是火箭军的靶子吗?更何况出云级要形成战斗力起码还需要好几年,到那时候,且不说福建舰的战斗力生成,恐怕下一代核动力航母也该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