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百果园:水果价格普遍偏高,店员称定价前已调研
8月8日,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回应“水果太贵”的一段话,引发争议。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登上微博热搜。
百果园某线下店铺
1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实探位于西安的多家百果园门店,发现如网友所述,店内水果价格普遍偏高,部分水果价格是市场价的数倍。对此,有店员向记者表示,因为百果园对于水果品控有着高要求,且都是经过检测的,在定价前也都经过市场调研。
走进百果园门店,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早已被保鲜膜包装好的水果或果切,店面不算大,有四五个店员正在工作。多个品类的水果都有试吃装,顾客可随意自取,店员则在一旁讲解各个水果的不同。
店内货架上摆放的水果
在货架灯光的映照下,成盒的水果的确颇有光泽感。不过,细看价格便可发现,与商超、菜市场或小摊的水果相比,其价格也相应贵了许多。以阳光玫瑰为例,记者所去的百果园显示价格为13.9元每斤。随后,记者前往邻近的一家社区商超,发现阳光玫瑰价格为6.98元每斤,几乎是百果园的二分之一。
再以哈密瓜为例,黄皮哈密瓜在百果园的价格为6元每斤,15元一个;商超的价格则为2.98元每斤。据店员介绍,之所以和市场价有所差异,是因为店内的水果都是经过严选的,品质有保障,比如阳光玫瑰都是A级的,经过检测后由公司统一供货,再经过市场调查统一定价。一般来讲,整个城市的价格是统一的,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可能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店内盘子摆放着特价处理的水果
记者注意到,在百果园的外卖商品界面,的确详细标有每个水果的级别,基本都为A级,相应的价格也会偏贵一些。此外,一些网红小吃,如“乌梅番茄”“乌梅菠萝”等,只能线上购买,线下还需要现做。门店还会每天推出特价水果,一天一种,价格会打5折左右。
另一家百果园的店员介绍道,店内水果价格的确偏贵一些,且不同水果价格也有所差异。一些比较稀有的、进口的水果会更贵一些,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水果,如西瓜、桃子之类的则价格只略高于市场价。不过以上所有水果品质都是有保障的,免费注册会员也会相应的便宜一些。
记者购买到的哈密瓜
随后,记者在店内以会员价格购买了一份1斤左右的黄皮哈密瓜和一份1斤多的阳光玫瑰(中),共花费28元,其中哈密瓜果切10元,阳光玫瑰18元,果切上还标注有制作时间。而同样的水果,在社区商超的价格约为14元。
据蓝鲸新闻报道,2024年年初,百果园宣布将品牌战略从“好吃水果”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试图向高端溢价转型。但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等负面评论,百果园被消费者戏称为“水果刺客”。
2001年创始人余惠勇创立了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百果园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果连锁店,全国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并于2023年1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
百果园2024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百果园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滑9.8%,毛利7.6亿元,同比下滑了41.9%,归母利润由盈转亏为-3.86亿元。
过去的2024年,百果园集团经历了大规模的门店关闭潮,全年净减少门店965家,日均关店2.64家;且公司门店关闭的速度在2024年下半年明显加快,仅下半年就关闭了895家门店。
专家谈“百果园董事长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顾客是有专业导游的上帝,而不是任你摆布的木偶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回应水果贵。他说:“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条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上述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并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吐槽,“你们百果园小心被消费者教育”“到底谁在吃百果园”“我是消费者,我需要你教育我吗”。
8月10日,随着上述视频的传播,“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百果园董事长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价格”等话题也纷纷登上热搜。
经济学者、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消费者心中,商家与自己是买卖对等的关系,而教育一词天然带有“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俯视感,瞬间把百果园放到了老师、消费者放到了学生的位置。当下消费者最在意的是被尊重和选择权,一句“我们不会去迎合”直接否定了个人品位与判断力,等于告诉消费者“你不懂”“听我的”。除此之外,视频在公共舆论场被二次剪辑、病毒式传播后,脱离了原本可能存在的内部培训或行业论坛语境,情绪被放大,“我个人认为,消费者不是反感‘教育’本身,而是反感‘被居高临下地教育’。”
柏文喜认为,“顾客至上”毫无疑问是商业铁律,在信息充分、选择充分的竞争环境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商家必须尊重其需求、情绪和评价权。但上帝也需要“好向导”,消费者并不拒绝“被科普”,他们拒绝的是“被教训”。因此“教育”可以存在,但必须以服务者的姿态、用共创的语言完成,“顾客是有专业导游的上帝,而不是任你摆布的木偶。”
柏文喜表示,余惠勇的本意可能是表达品牌对一些标准的坚持,但表达方式却踩中了“傲慢”的地雷。在柏文喜看来,百果园需要一次“危机公关+产品透明”的双修复,在公关层面,由董事长本人出面,用口语化视频道歉并解释原意;在产品层面,开放果园直播、检测数据,以消费者“看得见的标准”,把“教育”变成“透明”。
柏文喜也提醒,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句内部语境的话都可能被拎到广场上公开审判,高管发言的第一准则是“把用户当同桌,而不是当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