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5日“双普会”受世界关注的背景下,俄军在顿巴斯前线取得巨大进展。据《观察者网》13日援引俄乌双方消息,称在鏖战数年的红军城方向,俄军地面部队高歌猛进,在短短数日内向前推进15千米,控制了超过150平方千米的土地。岌岌可危的战线,让乌克兰政府恐慌不已。
▲俄军已经很久没出现这种大规模推进的情况
怎么说呢,相比于史书上大兵团干脆利落的攻城略地,俄乌双方在顿巴斯战场上,围绕一个又一个名字长到记不住,又都是“重镇”的城市鏖战,历经数年只得寸土的状态,普通人是很难提起兴趣深入关注的。不过,“红军城”作为一个从2023年开始就频频出现,又很容易记住的战略要地,还是能勾起大家一丝兴趣的。海外媒体追求严谨,把局势描述得非常复杂,实际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俄军从乌克兰战线薄弱处意外突破,少量部队高歌猛进,大战一触即发。
▲乌东战场实在是打得太久了
红军城之所以被称为战略要地,是因为乌东几乎所有关键公路、铁路线,都从这经过。俄军一直想控制红军城,以摧毁乌克兰的补给干线,表现到战场上,就是咬牙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比如说前不久花费16个月才拿下的恰索夫亚尔),慢慢将战线推到红军城下。背后蕴含着俄军不讲花活,“结硬寨,打呆仗”和乌克兰生拼消耗的理念。还是以恰索夫亚尔为例,俄军进攻部队始终以第98近卫空降师为主,凭借源源不断地人员、装备供应,保持相对旺盛的进攻力。
▲残酷的消耗战是最见证实力的
而守军在这种残酷的消耗战中损失惨重,不得不轮流抽调部队,特别是训练、装备均不充实的领土守备旅出战,结果不仅没有守住高地,反而加剧了伤亡。担负主要守备任务的第67机械化旅损失殆尽,第24机步旅也伤筋动骨,无法再作为精锐使用。说白了,俄罗斯自从2023年开始,就逐步明确消耗战术,形成以杀伤乌克兰有生力量为核心目标的思路。这次之所以少量侦察部队就能推进15千米,就是因为守军兵力枯竭,在次要战线部署的力量非常薄弱,被俄军抓住空档。
▲纵深无人机攻势也是消耗的一部分
原本还算坚固的北顿涅斯克战线,被俄军从中间捅开,一副要分割包围的样子,这是乌克兰万万不能接受的。而俄军显然也不可能随便放弃难得的优势,所以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乌克兰信息源证实,被认为精锐的“亚速国民警卫队第一军”头号主力,也就是第1“总统”旅,再次充当救火队,受命在距离俄军前锋约10千米的区域建立新防线。但真想稳定战线,还得指望更大规模的援军,而目前顿涅斯克前线已经无兵可调了。
▲亚速国民警卫队第一军下辖的五个旅战斗力都不俗
俄罗斯信息源显示,俄军除了尽量稳住现有控制区域外,正计划从哈尔科夫方向调来近3万人(俄罗斯空降兵的主力部队,在收复库尔斯克后,一直集中在这个方向,但始终没有发起大规模攻势),充当进攻矛头。而乌克兰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有传言说准备先在苏梅方向发起攻势,牵制俄军,使其无法调离。说白了,目前俄军“推进15千米、控制150千米土地”,有点捡漏的意思,后面能不能发展成动摇整个战线的大规模攻势,甚至彻底改变战争走向,还要看接下来两周双方的交战结果。
▲现在就看谁的动作快了
如果乌克兰真的兵力枯竭到撑不住战线,那么这就只是个开始。反之,双方无非换个地方交战。至于“双普会”,实际上并不能直接让双方停战,因为和平永远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