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贸易战正酣之际,中国两家国有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价值160亿美元的合并案将于本周声明完成,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中国船舶也是中国海军的重要承包商,此次合并加强中国运行军民融合战略的能力。法媒对此以「海军巨兽」来形容,此合并案也象征中国在美国落后的领域里确立主导地位。
华尔街日报报导,在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后,中国造船业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本周将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工)合并。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最初均来自同一家公司,因中国政府希望促进竞争而在1999年被拆分,两间公司都属于国有企业。
中国船舶的主要业务是商业性质,但也是中国海军的重要承包商;中国重工则曾设计并建造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中国船舶表示,通过此次合并,将更好地满足海军对先进装备的需求。
华盛顿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析师福纳乐(Matthew Funaiole)表示,这是中国主导全球造船业长期征途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这将加强北京方面运行军民融合战略的能力」,商业和海军生产正越来越多集成在一起,共享技术、人才与基础设施。
根据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的新订单数据,去年这两家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7%。根据最新的年度报告,合并后的新公司总订单将超过530艘船,总载重吨超过5400万吨,为全球之最,年收入约为180亿美元。
根据美国海军数据,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
不过,报导表示,中国的造船业也正面临困难期,因为美国可能对中国制造的船舶收取港口费,这使商家将目光投向中国以外的造船厂。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行动及各国对国内供应链的关注,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总量减少,意味着货船需求会减少。而日本船企也试图夺回市场份额。
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光立表示,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因为造船业是中国希望打造的一项内核能力,「与美国的竞争将推动他们更快升级。」
本次「两船」合并是2025年5月中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通过审核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也是A股史上规模最大吸收合并交易。13日,A股三大指数均上涨,成交额近半年来首次破2兆元。